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

孟 素
2013年06月18日08: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爱国情深统一梦

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之后,年已古稀的他在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

然而,在海峡彼岸发生的事,却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长,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辜振甫乃台湾第一红顶商人,先后担任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工业总会理事长,又历任国民党中委、中常委、中评委,集巨商与政治家于一身。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素有“谦谦君子”声誉。

中国内地理所当然作出回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以促进两岸交流。于是,在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时,中国内地遴选一位能与辜振甫旗鼓相当者来提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称最佳人选,义不容辞。

于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以76岁高龄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受到举世瞩目。他务实、理性、勇敢,先行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他说:要多多出台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不管台湾是谁执政,我们是对全体台湾人民的,要主动释放善意。

已经76岁的汪道涵和74岁的辜振甫,双双成为两岸和谈第一对手。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及双方会务诸问题进行了磋商。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随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会晤,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

两位长者果然不负众望,在会谈和会晤中,巧妙有效地置严肃重大的政治谈判于浓郁深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两老皆鸿儒,倜傥风度和儒雅谈吐,使众多媒体心悦诚服,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世人皆以两老姓氏称呼这一会谈。两老成为海峡两岸引人注目的“和平鸽”。

汪辜两老微言晓大义。汪道涵曾赠辜振甫以盛筷竹筒,他人不解何意,辜振甫笑云,此乃“快统”(筷筒)之意。辜振甫回赠汪道涵以笔筒,意即“必统”(笔筒)。

汪道涵在处理台湾事务之中,思想活跃,善于异中求同。两岸争议的焦点乃“一个中国”。汪道涵为求双方能够对“一个中国”取得共识,曾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向来,大陆方面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则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民国,而汪道涵则提出,“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无奈好事多磨。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访台化为泡影,“汪辜会谈”无法继续。

即便暂时这样,2005年春,体内癌细胞扩散的汪道涵仍强撑病体两次走出医院,分别会见了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他用生命践行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005年年头岁尾,辜、汪两老相继仙逝,“汪辜会谈”从此成为绝唱。“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汪辜两老精彩绘就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章。

汪道涵一生从事革命,经历丰富,贡献不凡。但他晚年担任海协会长14年间,致力于两岸事务而创造出了令人信服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绩:从“九二前密谈”到“九二共识”,从九三“汪辜会谈”到九八“汪辜会晤”,这应当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他留给两岸国人最出彩的华章。他对两岸人民的共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使命感,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里,无私无我地奉献投入,毫无个人的利益算计。其人品、气质、胸怀、意志,其学养、历练、视野、风度,不但在同侪中卓然拔萃,在后来者中恐也难以超越。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