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工作奉献终生
1937年的正月初三,时青不顾伤病之身尚未完全恢复便辞别老母,到太原寻找组织。他找到山西训导院的秘密共产党员时逸之,与太原市委书记接上关系。这时由主持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的薄一波安排他任组训股长。不久因伤病复发党组织把他送往延安,先是在中央党校学习生活。1938年9月,被分配到延安鲁迅文艺学院任支部书记、训导员、院务处副处长等职。1941年8月,经中央审查,认为时青被捕后在敌人法庭、监狱、反省院的表现都是好的。1945年参加党的“七大”后,被中共晋绥分局分配到兴县任职。1949年春,回到延安参加组建西北大区工会的筹备工作,先是任西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1953年5月,西北总工会成立后任常委兼组织部长,1954年初,西北总工会改组为全国总工会西北工作委员会,时青任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初期,党中央要求工会组织把全国工人迅速组织起来,建立起红色工会以取代国民党的黄色工会,并要求新组建的工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生产。时青同志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各地,抓紧建立和发展工会组织,很快就把西北各省市县和大区的各产业工会组建起来;他还大力发动职工群众,恢复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活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他十分重视基层工会工作,经常下工厂,去商店指导工作,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涌现出西北国棉一厂赵梦桃小组、甘肃玉门油矿桑万祥采油班等大批先进个人和班组。当时,工会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工作,处理好劳资关系是一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1950年宝鸡申新纱厂的工会干部认为,资本家推行以经济核算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会影响职工利益。时青同志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向他们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加强企业管理是对的,在工厂经营困难而发生亏损的情况下,采取加强经济核算措施是正确的,工会应该发动工人,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尽快扭转企业亏损状况,这样我们才好讲话,否则只能接受资本家提出的精简职工的要求。今天工人的政治地位确实提高了,可是经济上还没有真正得到改善,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因此工会应该坚决贯彻面向生产,劳资两利方针,生产发展了工人们的生活才能不断提高。”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时青同志总是精神饱满地日夜辛劳,给人以永不知疲倦的感觉;他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悉心培养工人出身的干部茁壮成长,给他们压担子,选拔优秀分子担任工会领导职务,并关注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他经常告诫我们:“个人历史要由自己奋斗而书写”,在具体工作中他总是放手大胆地让我们到广大群众中去工作。他对待干部多是从政治上关心,从生活上体贴,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耐心帮助教育。因此当时的工会组织被广大职工形容为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真正成了职工之家。
195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撤销大行政区一级建制,全总西北工作委员会停止办公,时青被调到全总干校西安分校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在此期间,他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善于团结知识分子一道工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在1956年的整党运动中,陕西省委曾又一次对他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再次对他加以肯定。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却被诬为叛徒,受到批判斗争,一家三代人被赶到渭北澄城县插队劳动。面对四人帮的肆虐,他依然怀着乐观情绪和充满信心地说,革命道路上虽然布满荆棘,然而只要意志坚强、坚定地走下去,前途总是光明的。直到1978年2月5日,当为他平反昭雪的通知送达到病榻前时,他却因久受折磨已病得不省人事,于4月15日,在那迟到的春光岁月里含冤离开了人世。
时青同志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和建国初期西北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忠于党,刚正不阿,处危境而坚贞不屈;关心和重视培养干部;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生活简朴,奉公无私,把一生献给了革命和建设事业。我们这些当年的年轻干部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亲耳聆听过他的教诲,亲身领受过他的指导,他教育我们坚定了信念,增长了才干,使我们这些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人民的公仆。在纪念他一百一十岁诞辰之际,我们更加缅怀他,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同全省干部和群众一道,为把我省建成西部强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时青同志风范永存》(《人民日报》1992年1月26日)
《王世益的峥嵘岁月》(《党史纵横》2011年第6期冯晓蔚文)
《怀念时部长》(《西行赤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