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专访夏明翰烈士女儿:烈士后人更自强

吕其庆

2013年06月25日08:30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夏芸与老伴张景禄

夏芸阅看本刊今年第一期,认为很有特色,是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夏明翰1928年就义时,夏芸还不到半岁。“根本不可能有记忆”,她只知道小时候名字叫郑忆芸,跟着外祖母一起在乡下长大。

“从我记事开始,就经常跟着外祖母、母亲躲难,母亲推着一辆三轮车,也没有什么行李物品,就是这家暂住十日,那家借住半月,日子过得很苦。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绣花缝衣,维持家用。”

八年抗战期间,夏芸和母亲在湖南长沙多个地方躲过难,“无论是市里的小吴门、高桥,还是长沙周边的东乡、望城,甚至郴州、耒阳等地”,回想当年,夏芸对这些地名依然如数家珍,颠沛流离的岁月历历在目。

“我在长沙读小学,还没有毕业,日本人就打来了,妈妈带我南下逃难,当时国民党湖南省临时政府就设在那儿,我凭着一张难民证在湘南临时中学断断续续读了3年书。”

在这期间,夏芸知道了父亲是谁,父亲是为了革命而被杀害的。“这都是无意中知道的,同龄的学生们在一起经常都会互相问你父亲是谁、干啥的,我也隐约知道了我其实不姓郑,父亲是共产党员。”

后来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云,意为红色的云彩,那是父亲在她刚出世时给她取的名字。夏芸回忆起这些,眼睛不禁湿润了,“在这之前,我的妈妈以及其他身边的亲人,都从来没告诉我这些,他们怕我年幼无忌说出去,被反动派‘斩草除根’。”

抗战胜利后,夏芸回到长沙,考入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1949年,夏芸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但仅仅读了半年,就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因为该校对老区学生、军烈属子女实行的是供给制。”

“那个时候,父亲的许多战友对我很关怀,去农大读书是毛主席过问的,在这之前我还在武汉找过李先念,他当时说可以帮我安排工作,但我说想读书,他就告诉我去北京。”夏芸深情地回忆道,“那个时候真的很感动,虽然父亲不在了,但他的那些战友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我,更让我感受到父亲为革命牺牲是多么受人敬重。”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