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1924年,大革命时期中共在香港的活动

潘琦
2013年07月01日10: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频道“网友园地”栏目向全国网友征稿>>>征稿形式与要求】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革命势力基本以广东为中心的中国南方一带,依靠西南军阀势力,但这种依靠是建立在各种利益关系之上的,并不牢固。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革命,炮击大元帅府,孙中山和宋庆龄逃到永丰舰上,险些遇难。多次的政治挫折使他终于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有属于革命阵营自己的军队。后孙中山依靠苏联,在广东建黄埔军校。军校获得了苏联物质、军事技术、军事顾问等方面的援助,军校是按照苏联的政治体制运行的。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党的组织和势力十分弱小,且党员很少,需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帮助,所以早期的中共普遍存在着党团不分的情况。团组织和团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取代了党的部分工作。香港亦是如此。

在香港,1920年,教育署督察员林君蔚(林昌炽)、官办名校皇仁书院毕业生张仁道和小学教师李义宝一起创办了不定期出版的《真美善》杂志,其主要目的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报道香港内外的劳工状况。年底,陈独秀由上海乘船往广州,途中在香港停留,据说林、张、李三人设法到船上与陈独秀见了面。在陈独秀的鼓励下,他们在李义宝任教的蒙养小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这所小学位于香港岛的跑马地地区。而此时晚清遗老却在香港大肆宣传封建礼教,港英当局亦利用孔教实行殖民地的奴化教育。

1924年初,香港团员有:林君蔚、李义保、罗朗佳、黎炽、易全、杜纯纲、杨开、马应、伍贵、苏佳、郭少泉、梁贵、邓理中、谢四、李零、邓兴、邓启谱。

团粤区委调张瑞成到香港。当时在香港的团员林君蔚、李义保、罗朗佳、黎炽、易全、杜纯纲、杨开等转为党员,成立C组。马应、伍贵、苏佳、郭少泉、梁贵、邓理中、谢四、李零、邓兴、邓启谱等10人已超过团员年龄28岁上限,未得中共香港地委同意,未能转为党员,仍继续留在团内,列为特别团员。香港团地委共有28人,28岁以下10人,28岁以上特别团员10人。

1月,团香港地委第一支部书记为杜铎,第三支部书记为梁九(兼)。党员有林君蔚、李义保、罗朗佳、黎炽、易全、杜纯纲、杨开等。团促成工团总会举行五一游行。改组教育研究会。

当时,香港一些右翼势力利用报刊攻击左派,非难中共。如:《循环日报》、《华字日报》、《香港新闻报》、《大光报》、《香江晨报》、《香江晚报》等都刊登过一些攻击左派、反对国民革命的文章。陈炯明在港办的《香港新闻报》创刊头一天就刊登了一篇名为《共产党之沿革》,攻击国民革命,攻击左派,竟把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和邹鲁等都说成是中共党员。为此,党团利用自己掌握的报刊杂志及其他报刊杂志,扩大宣传,反击右翼攻击。如:扩大自己控制的《真美善》、《侨港教育》等发行量,并将团中央或团粤区委的《向导》、《先驱》、《前锋》、《新青年》等派送到工人群众中去,争取在香港的劳工刊物《劳动周刊》、《劳工先导》、《海员月刊》及国民党在香港的机关报《联义月刊》上发表文章。

(责编:王新玲、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