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张爱萍——咱们老百姓的将军

王申详
2013年07月05日09: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如何抢救这位生命垂危的两弹功臣,我们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信赖的张爱萍老将军身上。张老将军在我们国防工会的报告上批示:把张同星接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来治疗,并亲自作了安排。张同星一入院,张老将军就要去探望。我们把这一信息报告给全国总工会倪志福主席,倪志福也陪同前往到医院探望。首先由医院领导汇报了对张同星住院的安排。张同星住进高干病房,安排了有经验的专家为主治医生,有经验的专责护士。张老将军听后比较满意。接着主治医生汇报了初步检查结果为胃癌晚期,目前只能采取保守疗法,减少病人痛苦,恢复体质,准备再找专家会诊后定出治疗方案。张老将军又向护士询问病人的饮食和情绪。护士说:病人的情绪基本稳定,来北京301医院治疗,增强了信心。但有时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趴在桌子上好像在写信,但没有寄出。张老将军听后说:国外说我们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原子弹和氢弹是个奇迹嘛,张同星就是创造奇迹的英雄,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病治好。在安排食谱时要多征求他的意见。接着他用商量的口气,对倪志福主席说,是不是把张同星的爱人接来照顾他的生活。倪志福主席表示赞同,要我们国防工会与核工业部商量立即去办。接着大家都到病房去看望张同星,张老将军鼓励他要安心养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治好病就是你当前的唯一任务。他还拟定了从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部、主管局和国防工会共十九个领导人的名单,要求都要去医院看望。日理万机的老将军考虑得如此具体细致周到,我们听后真有点自感失责而面红,只有心贴心的人才能做到如此入微。

在张同星住院的那两个月里,张老将军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与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办公室主任李又兰大姐一起去看望张同星,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每次都通知我们一同前去。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调养,张同星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治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只能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张同星也深知自已病情,很怀念工作和战友,还牢记自已进入404厂的誓言:死后要把骨头埋在戈壁滩上。在张同星的一再要求下,经医院同意,他回到工厂休养。后来,张同星病情恶化时,也不宜长途奔波来北京,张老将军批示:由301医院抽调专家会同核工业部和中国国防工会组成医疗小组,前往404厂抢救。张同星的事迹和张老将的关心,民航总局安排抢救小组分二次航班当天赶赴兰州,当晩派一架小型飞机把医疗小组送到酒泉,机场无夜航设备,只能用马灯指挥降落,当天医疗小组对张同星进行抢救,但抢救无效,张同星为核工业建设献出了他的一生。抢救小组回到北京向张老将军汇报抢救过程时,张老将军感慨地说:我们又失去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二十多年实践经验的人才,这是一个损失。我们要吸取这个经验教训,不仅要宣传张同星这样的献身国防工业的精神,更要关心国防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通过领导上关心张同星的事情,鼓舞了战斗在核工业战线广大职工的献身精神。

(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北地区一个国防工业大省的省总工会的内部刊物上登载了一则消息,该省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企业职工家属中农转非(即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每人收取三千元费用。这对当时月平均工不足百元的职工来讲,无疑是画中烧饼,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把这份刊物送给了张爱萍将军。

国防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是从农村招来的,有的是复转军人,他们的家属户口仍在农村,在那个基本生活资料实行计划供应的年代,人们的吃穿用方面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凭票供应,而且只有城市户口才能享受。农村户口的职工家属只能用高价在集贸市场上购买,这部分职工的生活十分贫困。在动员职工参加“三线”建设时,曾经承诺他们的家属可以解决农转非。许多职工抱着解决家属农转非问题的希望而报名到“三线”企业的。但是十多年过去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三线”企业职工队伍不安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省里的原意是想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笔费用职工本人根本无法承受,国防企业又处在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向军民结合的转型阶段,军品大幅度减少,民品又没有上去,企业的经济也十分困难,无力支付这笔费用。

张爱萍将军见到简报后,立即在原件上批示,大意是:国家没有这样的规定,这是地方上的土政策,是错误的,应该立即纠正,工会要站出来为职工说话。语气之严厉是我接触老将军以来非常罕见的,显然老将军是动怒了。我们把原件转给该省总工会了,请他们按照张老将军的批示,与省里商量解决。

不久,传来消息,省里停止执行了。

(责编:王新玲、赵娟)


相关专题
· 开国上将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