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了认真贯彻张副秘书长等领导关于九院布局调整的指示,九院一九八三年六月初成立了由李英杰、高潮、吴益三、贾风昌、龙文光等同志组成九院布局调整领导小组,根据张副秘书长指示,领导小组“李英杰同志为首挂帅”。九院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很快地编制出[九院布局调整方案汇报提纲],1983年6月13日,张老在成都听取九院布局调整领导小组汇报后,亲自向中央领导提出决策建议:“经与九院及省委领导同志商议,均认为必须调整基建布局,原则凡因分 散而不利尖端武器研制生产者,一律集中到绵阳市郊,与现在在建的九所、计算中心(含亿次机)靠拢,其经费三年半约需三亿元,看来此钱是非花不可的,明年约只需几千万元,建议国家予以批准,以便九院作具体规划,迅速上马。”一九八三年七月九日,五人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了两个方案同时上报。
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工委在听取了九院布局调整方案汇报提纲后,八月十九日,以(1983)综计字第2020号文《关于核工业部九院建设布局调整问题的请示》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报告。
张爱萍将军于九月一日又亲自给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写报告,报告上建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批准基建工程,以利核工业部、国防科工委立即着手研究可行性方案上报审批。张老又强调:九院在绵阳地区的基本原则还应补充一条,即生活供应,文娱生活,教育(从托儿所到大专),道路等,凡可与市、县共用者,一律不另建或与市合建,一定要避免除科技、生产等主要建设外另搞重复建设(科技更不能搞重复建设)。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于九月三日批阅了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六日正式批准“同意”。为纪念八三年九月批准该项目和对外保密要求,该国家重点工程命名为“八三九工程”。九院党委书记李英杰为项目经理,常务副院长高潮为总设计师。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四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以(1983)综计字第2232号文通知核工业部:“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的《关于核工业部九院建设布局调整问题的请示》,已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原则批准,现将影印件送你部,请严格按建设程序规定抓紧编报设计任务书”。
张爱萍将军,四川省何郝炬副省长,成都军区张杰礼副司令员和省、地、市、核工业部军工局及九院有关领导同志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九日,经现场踏查后,在绵阳地委第二招待所召开了会议,研究了九院布局调整定点事项,确定了九院新区在绵阳市郊、开元以北沿涪江东岸申家沟、周家湾一带。
张老讲:“这个位置好处是距西南计算中心很近,依山(老龙山)傍水(涪江东岸),隔江与绵阳市相望,生活可依托绵阳,四条沟、三条梁子,不占良田,搬迁移民较少,北面留有发展余地。”
三、为了八三九工程最好最快地实施,必须有地方各级政府和当地驻军参加,张爱萍将军于1983年10月22日在绵阳市政府礼堂接见绵阳市党、政、军、县团以上干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三千人,亲切的作了动员讲话。他在讲话中论述了国内外大好形势及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的关系,深刻阐明了核武器研制事业对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在市区的规划和建设中间,又要增加一个新单位。他们要从你们绵阳地区各县大山沟里边搬出来,将人们形象的话叫羊拉屎的研究机构迁到绵阳市区,与市区结合起来。这是为了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如何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工作,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做的更好更快,我们自古以来有两句名言:“无敌国患者,国恒亡”、“居安思危”,我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同志们,绵阳市的整体建设中间要新增加一个新单位,当然也不是今年一年就建成,这需要省委、省政府、地区、市都要大力支持,大力协同,共同努力。在座的同志还有许多同志不知道,利用这个机会向你们通报一下,希望大家在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这个方针之下,在省委和地委的布置下大力协同,把这个新研制机关更好地建设起来,使它更快地发挥作用,为祖国国防实力的增强,更好的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