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张爱萍将军与核武器研究院

孙维昌
2013年07月10日10: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自1961年起,张爱萍上将作为主管核武器科技事业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来又相继担任中央专委会的成员,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办副主任,协助聂荣臻,贺龙两位元帅主持国防科技和核科技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对核武器研制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张爱萍上将1961年至1991年先后到我院10多次,在这三十年里,从北京九所、十七号试验场、青海高原、新疆、四川广元、绵阳两市五县山沟里都留下他为发展核科技事业的足迹。他为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每当研究院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得张爱萍上将的关心和指导,为研究院排忧解难。张爱萍上将与研究院心连心,研究院没有想到的事,他想到了,研究院没有做到的事,他帮助做到了。

今年是原子弹爆炸成功49周年,在这49年里研究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张爱萍上将亲自关怀倡导决策下,一座现代化的科学城屹立在西南某城市郊区。在老一代科学家带领下,年轻一代科技人员已成为发展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现在研究院学科齐全,拥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从承担单一核武器研制任务发展到研制先进常规武器和国家863高科技计划中部分研制任务,还开发一些军民结合任务等。在为增强国防实力和促进发展国家高科技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纪念原子弹爆炸成功49周年之际,又恰逢张将军逝世十周年。我们深切缅怀张爱萍上将对研究院核科技事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为青海新基地建设排忧解难

张爱萍上将非常关心青海基地建设。1961年10月亲自到青海高原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基地都在海拔3200米以上,10月份那里已进入冬季,他不顾严寒视察基地建设情况,当看到职工住在帐篷、临时工棚,听到大家粮食定量低又没有蔬菜,有些职工身体浮肿仍在坚持工作。张爱萍上将在基地中层干部会议上做动员报告说:国民经济困难是暂时的,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又讲加快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广大职工团结协作,共渡难关,创造美好未来。回京后张爱萍上将向聂荣臻元帅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支持,从各大军区调拨一批大豆、罐头等食品,中商部特需局向青海基地提供一些食品,使青海基地职工生活困难情况得到缓解,进一步激励了基地建设者和干部的工作热情,保证基地建设顺利完成任务。

二、支持鼓励北京科技队伍移师青海

张爱萍将军坚决支持鼓励北京科技人员到青海高寒、生活艰苦地区工作。1963年春天,北京“十七”号工地试验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需要到青海基地去开展大型爆轰试验研究工作。张爱萍上将亲自到铁道部干部学校做动员报告,他慷慨激昂地描述我国发展核科技事业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居安思危,应当保持高度警惕性,大家承担着卫国强军使命,鼓励科技人员离开北京到艰苦地区去完成为国争光的任务。

张爱萍上将是一位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也是一位满怀激情、享有名望的诗人。当他讲到大西北高原时,即兴赋诗鼓励大家,他语重心长的说:“古人留下诗词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可今天时代不同了,我们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奔向青海高原试验基地是‘春风已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有故人’,不管你们走到那里,祖国和人民都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张爱萍上将向大家做了一场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动员报告,会场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和笑声。

会议结束不久,北京九所(九院前身)广大科技人员响应张爱萍上将号召,义无反顾地离开北京的优越生活条件,有的离开年迈父母,有的离开妻子和幼小子女,也有的年青夫妇一同奔赴大西北艰苦地区去工作,他们隐姓埋名,服从祖国的需要,投入到草原大会战的科研攻关工作中去。

相关新闻

为研制"两弹一星" 叶剑英力邀张爱萍再次出山

张胜谈父亲张爱萍:只忠于自己的信仰

张爱萍将军的红色恋情

伯乐张爱萍:担任原子弹试验总指挥 拜科学家为师

为人顶天立 豪气逐风云——迟浩田忆张爱萍同志

从战争中走来──张爱萍口述历史

核试验保密工作关系成败 周恩来"搜"张爱萍的口袋

上将张爱萍的血性与霸气

“跟理不跟人”的张爱萍

(责编:王新玲、赵娟)


相关专题
· 开国上将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