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罗亦农与李哲时:“假戏真做”的革命夫妻

何立波

2013年07月11日0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灵若有知,将永远拥抱你”

1928 年4 月,罗亦农从武汉回到上海,每天忙于工作,新的住处还没有找好,李哲时只好又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住校去了。4 月8 日,罗亦农为李哲时叫了辆黄包车,付了车钱。李哲时上车后,回头望了他一眼。不料,这一望竟成永诀……

原来4 月15 日这天上午,罗亦农和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在自己的住处谈工作。谈完工作后,邓小平刚从后门离开,巡捕就从前门进入罗亦农的住处,逮捕了罗亦农。邓小平出门后,看见前门一名扮成鞋匠的特科同志向他悄悄用手一指。邓小平就知道罗亦农出事了,立刻快步离开。从邓小平离开,到罗亦农被捕,前后只差一分钟。

罗亦农的被捕,是中共中央自武汉迁回上海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破坏。周恩来得知罗亦农被捕的消息后,立即通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命令他负责组织营救,并照顾好罗亦农的妻子李哲时。4 月15 日当天下午,一名中央特科的工作人员来到罗亦农的住处,要李哲时立即到愚园路亨昌里的一处秘密机关。在这里,李哲时见到了顾顺章,获悉丈夫被捕的噩耗。顾顺章还对她说,原来的住所很可能暴露,不能再回去了,已经为她安排好一家旅馆。此后几天,李哲时每天都更换住处,提心吊胆地等待丈夫的消息。

中央特科打算用伪装送葬的方式营救罗亦农,将枪支藏在棺材里,让李哲时披麻戴孝,作为死者的家属随伪装送葬队伍走在棺材后面,等到囚车经过时,大家一齐行动把罗亦农救下来。中央特科的计划是可行的,只是敌人已经知道了罗亦农的身份,下手更快。他们提前引渡,将罗亦农送往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罗亦农始终坚贞不屈。4 月21 日,罗亦农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从罗亦农被捕到牺牲,前后只有6 天时间,中央特科的营救未能成功。

罗亦农牺牲时年仅26 岁,成为第一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 年4 月22 日的《申报》报道说:临刑前的罗亦农“身穿直贡呢马褂,灰色哔叽长袍,衣冠甚为整齐”,“态度仍极从容,并书遗嘱一纸”。

4 月22 日一早,顾顺章来到李哲时的住处,对她说:“你马上到龙华去,在文治大学的那个马路口右边的第一根电线杆上,去看看贴了什么样的纸条。”李哲时匆匆雇了一辆黄包车赶往龙华。在顾顺章所说的那根电线杆上,她果然看到了一张布告:“奉蒋总司令命,共党要犯罗亦农着即枪决。淞沪警备司令钱大钧民国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悲恸欲绝的李哲时决定要寻找丈夫的遗骸。在罗亦农就义的刑场,有一滩鲜红的血泊,在血泊旁边丢着一根贴在竹竿上的纸标,上面赫然写着“共党要犯罗亦农”。李哲时看到罗亦农的名字后,顿时昏倒在地。醒过来时,她看见周围站着几个当地的百姓,便向他们打听,这个被枪毙的共产党的尸体移到哪里去了。一个50 多岁的老人领着她向前走了一会,把一个黄土孤坟用手指给她。坟里埋的究竟是不是罗亦农?是谁掩埋的,是自己的同志,还是专行善事的经善堂用薄木棺材埋的?李哲时站在坟前想了好久,最后决定回去向组织汇报后再来查明。

4 月23 日清晨,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杨庆兰找到李哲时,要她立即转移到新的住所。李哲时到了地方才知道,这里的主人是牺牲于广州起义中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的遗孀王一知。当天晚上,周恩来代表中央到这里看望两位烈士的遗属。周恩来交给李哲时一张字条,是罗亦农的遗言,上面写着:“哲时,永别了,望你学我之所学以慰我,灵若有知,将永远拥抱你。”看完字条,李哲时泪如泉涌,她决定遵其遗嘱,学他的所学,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新玲、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