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愿军俘管大队中的一个特殊案例
后来我们得知,这个弗兰克·诺尔是纽约州人,52岁。美联社派驻美国“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上尉随军摄影记者。他穿一身美式军装,头戴钢盔,手枪别在腰间,胸前挂着名牌照相机,叼一只大烟斗,独自开着军用吉普车,随心所欲地在战场上奔跑。车上还有他的一只宠物犬。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二次战役打响后的第3天,即1950年11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被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部队在长津湖地区团团包围。12月17日,美陆战一师的指挥机关及一部分残余部队丢下很多伤员和尸体,突围从海上窜逃。一起逃跑的还有诺尔的那只宠物犬。然而犬的主人弗兰克·诺尔和几百名美军官兵未能逃掉,当了志愿军的俘虏。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诺尔在军官战俘大队和美国军官战俘们待在一起,沉默寡言,精神萎靡。一次,我在操场上和几名战俘谈话,其中就有诺尔。作为俘管干部,我经常来往于前方、后方、各俘管团队,尽管没有摄影任务,但出于业余爱好,总是随身携带一架崭新的莱卡照相机。这次同美军俘虏们在一起,我发现诺尔并不关注我和战俘们在说些什么,却不时盯着我那架照相机。于是,我将照相机交给他让他看看,告诉他也可以试试。他接过照相机,端详了许久,又试拍了几张。他动作敏捷,技术专业娴熟。照片冲洗出来一看,用光取景,恰到好处。这样,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弗兰克·诺尔不是一个冒牌的摄影记者。
在志愿军宽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大量事实促使诺尔的消极态度逐渐有了转变,他积极起来了。志愿军俘管处新闻科成立了一个以翻译兼教员江宁生为组长的3人报道组,弗兰克·诺尔被吸收为报道组的成员。他们穿梭于志愿军各俘管团、队,拍摄了大量的关于美、英战俘生活、活动的照片,许多照片转到美联社亚洲分社,发回美国,各大报竞相在显著版位刊登,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弗兰克·诺尔名声大噪。在志愿军战俘营,在停战谈判地点板门店,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诺尔简直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有美军战俘同伴提醒诺尔说:你拍那么多照片登在报纸上,就不怕回国后(美国)政府和联邦调查局找你麻烦,说你替中国共产党搞宣传?诺尔理直气壮理地回答说:为了和平,我怕什么?(黄继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