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湖南党组织92年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回顾(图)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08月06日08:47   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坚守党的“执政生命线” 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视察。(资料照片)

油画《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湖南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一部党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就是一部一切依靠和发动群众,为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发展史。

患难与共 生死相依——

28年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攻坚克难的湖南党组织为群众生存发展、彻底解放而流血牺牲、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就使湖南党组织一成立就具有鲜明的群众特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湖南党组织就高度重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并注重与湖南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式。

1921年中国共产党和湖南党的组织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立即领导了早期的工人运动。安源的挖煤工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被人鄙称“煤黑子”,终日爬行在伸不直腰的煤窑矿洞,吃的是“猪狗食”,住在四面透风的工棚,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终日所得工资买不到两升米,养不活老婆孩子。毛泽东先后7次来到安源,他深入矿井窿洞,体验工人劳苦,与一丝不挂、浑身煤黑的工人热心交谈,询问矿上“洋人”如何联合矿长、包工头压榨工人,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推翻压在头上的大山;向工人宣讲“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救自己”、“大家结成团,形成铁锤头,砸碎旧世界,工人坐天下”的道理,喊出“我们要活命,我们要饭吃!”、“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1922年9月14日,在毛泽东派去的李立三、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安源路矿17000多名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向路矿两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废除封建把头等17项政治、经济要求。经过五天五夜艰苦激烈的斗智斗勇,终于取得大罢工的完全胜利。在此前后,即1922年9月至年底,湖南党组织领导下的粤汉铁路武长段,水口山铅锌矿,长沙泥木、织造、理发、笔业等工会,也先后发动罢工斗争。特别是1922年10月6日起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长沙6000多名泥木工人开展的大罢工,历时20天,迫使湖南省长赵恒惕接受工人的条件。通过这些罢工斗争,广大工人群众开始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建立不久的党组织逐渐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大革命时期,湖南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培训农运骨干,组织秘密农协,直接领导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大革命。政治上,开展“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斗争,打倒地主阶级的“绅权”和“族权”,摧毁欺压农民的团防武装,解除政治压迫;经济上,开展平粜阻禁、减租减息退押、废除苛捐杂税等革命斗争,维护和伸张农民的经济权益。这场农村大革命,是党为帮助农民政治翻身、争取经济权益的一场大斗争,农民在获得政治翻身和经济利益的斗争中认识了党,从而拥护党的政治主张,党又一次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保存工农武装的“上山”思想。由于大革命时期已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湖南党组织带领革命群众以实际行动振臂高呼,点燃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的熊熊烈火,并发动长沙灰日暴动、醴陵年关暴动、安化年关暴动、平江二月扑城等数十次武装暴动和年关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党组织相继建立了井冈山、湘鄂西、湘鄂赣、湘赣、湘鄂川黔五大革命根据地。在各根据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广大农民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各苏区还纷纷建立起了共青团、工会、贫农团、妇女会、互济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一致奋力保卫苏维埃政权和革命的胜利成果。广大群众不仅将自己的优秀子弟送到红军中去,而且不分男女踊跃参加支前作战。在红军每次作战中,苏区群众都要组织各种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洗衣队等,为红军运送弹药、粮食,抢救伤病员,慰问部队。特别是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和湘赣苏区群众参加红军的就达24万人。仅1932年7月至9月,全省就有5100名团员和青年参军。湘赣省的各级妇女会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发动妇女两个月为红军做鞋11万双。湘鄂西苏区实行全民皆兵,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一起入伍的感人场面。“扩红一千,只要一圈;扩红一万,只要一站”,大庸县出现了一家八口参加红军的场面。在根据地,党依靠群众,群众拥护党,党和群众紧紧相依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

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先后3次辗转湖南9个市州的46个县、市、区,突破封锁、血战湘江、通道转兵,书写了长征的壮丽篇章。红军为湖南人民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打击欺压群众的反动官吏和土豪劣绅。红六军团打开新化县淮盐库,将食盐平价卖给贫苦群众。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在汝城县筹集粮秣时,征得当地群众120担谷、4头猪、36只鸡,写下借条,说明待革命胜利后由人民政府来偿还。1997年,此借条在拆除群众旧房时被发现,汝城县人民政府和县武装部隆重举行仪式,按现在行价向当地群众归还借条上物资折价款,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历史美谈。当年,广大群众竭尽全力、箪食壶浆支援红军,主动为红军带路,烧茶送水,救护红军伤员,协助筹款筹物。比如,1934年11月,红一军团在抢占道州途中,当两个挑担的农民得知是攻打道州的红军时,就主动将“道州只有一座用铁链子串起来的铁桥,必须要在敌人知道前先抢到桥才可以进到县城去”的情况及时告诉团长耿飚。红军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急行军,组织火力掩护夺取船只,在当地船工和群众帮助下,顺利架起了浮桥并占领县城。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感慨道:“若不是老乡告诉我们关于浮桥的情况,假如没有群众的奋勇支援,为我们搭浮桥,我们就是三头六臂也不能这么快地就占领咽喉要地道州城!”红六军团挺进湘中时,新化、涟源人民筹集了上万元银元、几百担大米、数百套军用被服支援红军。新邵县群众为红军赶制军鞋上千双、军服数百件,组织数百农民青年配合红六军团行动,协助筹粮、扩红、宣传。“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一来就扫平。会做工的有工作,会种田的有田耕!”在溆浦一带流行的这首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军爱民、民拥军,红军与群众的鱼水相依、生死与共。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领导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及途径支援和参与抗战。在秘密的环境下,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创办战时学校,培养和训练抗日干部,组织上百支游击队,广泛发动对日军的游击战。共产党员吕振羽在邵阳县创办时称“南方抗大”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湘潭的马鹏飞和马扬德、武冈的刘布谷和洞口的谢锦春等,都建立起抗日游击队,开展对日作战。在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常德保卫战、雪峰山战役中,广大党员都秘密组织和带领群众支援或参加战斗。同时,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等百余个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也在全省各地纷纷建立,抗日宣传、抗日集会如火如荼。全省民众筹措转运大量抗战物资,救护伤病难民,支援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地下斗争,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和各阶层群众,为推翻国民党在湖南的独裁统治、解放湖南人民而斗争。同时,湖南党组织积极组织群众踊跃支前,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湖南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全省群众从政治经济上得到了彻底解放,群众从心底里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真正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翻身解放”。当时的新华社报道说:“当长沙市民带着一天一夜的疲劳走进自己的家门时,眼望着东方的晨曦,他们不禁兴奋地说:天真正亮了。”

(责编:常雪梅、赵晶)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