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揭秘取消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尘封历史 讲述一个“接地气”的温暖故事

记者独家专访《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主创

这部主旋律影片有点不一样
2013年08月06日14:35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这部主旋律影片有点不一样

影片中,二廷婉拒总理收养孩子的事情也是真的。陈力告诉记者,在采访中她还见到了张二廷的孩子,当时她问:“你爸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不让总理带走你?”张二廷的孩子只是质朴地笑了笑,没有回答。“我觉得我们的农民兄弟真的太质朴了。”

“还有一个叫王春和的村民,一直不愿意入人民公社大食堂,周总理专门找到他,坐在门边和他聊天,了解情况。”陈力介绍道。这些细节,陈力都在影片中进行了展现。

而在伯延拍戏的过程中,当地老百姓也时时带给陈力很多感动。“剧组在当地找了上千人担任群众演员,老乡们都特别支持这部戏。”

陈力说,拍摄时,天气很冷,“那儿经常下雨,地特别湿。群众演员都要穿布鞋,布鞋在地上会湿,穿上特别冷,但这些老百姓一点怨言都没有。”

孙维民饰演总理“放下架子,不端着”

孙维民曾在《一号目标》、《周恩来在大连》、《毛岸英》等影视剧中40多次饰演周恩来。

接受记者专访时,孙维民表示,此次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再次出演周恩来,可以算是“脱胎换骨”。

“之前演了很多次周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这次的演出中,这些反而不是优点。”孙维民对记者说,在此前的演出中,他形成了一定的表演模式,“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应该有不同的特质,不同于以往的宏大叙事,这次《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切入点非常平实,是从一个小切口切入。”

孙维民说,一拿到剧本,他就被剧中的周总理吸引了,“特别亲切、鲜活。”为此,他在表演中让自己“放下架子,不端着”。

“表演中,还有一点是很难把握的。”孙维民告诉记者,在伯延调研的过程中,周总理其实内心是很忧虑的,但是他又不能把这种忧虑传递给老百姓,“于是我用眼神来传达这种忧虑。”

孙维民饰演的周恩来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孙维民深刻感受到,从老百姓身上可以看出“周总理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是向善的,每个人都是渴望为国家付出的。5月30日,他和导演陈力一起赴邯郸电影院对这部剧进行宣传,当他们讲述创作感受之时,来自伯延的两位老人突然从台下座位站起,一边呼喊“总理”,一边泪如雨下,快步登上舞台。“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对于老百姓的意义。”孙维民说。

影评人说

“影片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8月5日下午,《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万众(英利)国际影城举行了观摩座谈会。座谈会上,我市知名作家、影评人称赞该片真实感人,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诗人宋尾表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落脚点很细微,在银幕上首次讲述了人民公社大食堂是怎么被取消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散文家陈一称,通过这部新片,全面了解了中国取消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故事,影片细节真实、感人,引人入胜。周总理深入伯延调研,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提倡。

作家罗毅认为,该片是一部警示我们今天的干部如何处理与百姓关系的好电影,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影评人曾钰钦说,今天的“80后”、“90后”对那段历史并不熟悉,年轻人有必要走进影院看看这部影片,它传递出一种正能量。(记者 兰世秋 见习记者 黄琪奥)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