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盘点:国共抗战名将和他们的经典战例

2013年08月16日08:49   来源:新华军事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抗日传奇:抗战英雄将领和他们指挥的经典战例

  车桥战役历史照片。

  第三方案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打下车桥后,敌人可能放弃一大片地区,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其次,车桥处敌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而敌人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是战争的辩证法,可以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必能收出奇制胜之效;再则车桥周围的地形也较有利于我。为此决定选择第三方案。

  车桥座落在涧河(又名菊花沟)两岸,东西二华里)南北一华里半,河道上有五座桥梁,俯瞰全镇,形如“车”字,是以得名。敌伪占领后,驻扎日军一个小队,约四十余人,伪军一个大队,约五百余人。他们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五十三座碉堡,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网。以车桥为中心,在外围还有十几个坚固据点相拱卫。车桥地处中心,来援方向较多,但敌两个师团部的驻地徐州、扬州,距车桥都比较远,估计不一定来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来自淮安。为此,粟裕他们决定调集主力第一、第七、第五十二团和苏中军区教导团及第四分区特务团等共五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坚打援并举的方针,决心不惜牺牲,坚决攻占车桥;同时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各阻击部队坚决保障两天两晚之战斗警戒任务。顺便说一句,有的同志把这次的作战方针表述为“攻坚打援并举,以打援为主”,这不太确切。打援的部队虽多一些,但我们的目的是攻取车桥,解放这一片地区。

  在此以前,新四军一师对日寇打的都是游击战,这次集中五个团的兵力,还有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对日寇举行这样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日游击战争中是没有前例的。所以一师狠抓了战役前的准备,特别重视协同作战的准备。第一,对敌情的判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作了审慎周密的预案和计划,对我方部队集中时间、地点、开进路线、攻击时间作了精密的计算和要求,以减少战时协同的困难。第二,统一了弹药、器材、粮秣、野战医疗、运输等后方勤务工作,还根据我们所拟采用的战术手段,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如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麻绳、煤油、棉花、竹竿、土坦克、炸药、烟幕弹、沙包,还准备了火箭、灯笼、电话等通讯联络工具。第三,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征集了大批船工和船只,组织群众及时配合战时勤务,战后平毁敌人据点工事。第四,战前对部队进行编组,将互相较为了解、战斗作风特长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为三个纵队、一个总预备队,适当调整了组织与干部。第五,在战役发起前十余天,即由师部和各主攻部队派出得力干部,进入车桥和芦家滩伏击阵地作实地侦察,并依据实地情况,进行战前训练。 政治动员工作做得很充分,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动员会,颁布了战时奖惩条例,组织了突击队、突击组,互相提出战斗竞赛。 在组织指挥上,一师前方司令部与一分区司令部暂时合并,组成野战司令部。粟裕和副师长叶飞也作了分工,叶飞负责战场指挥,粟裕掌握全局。

  车桥战役历史照片。

  车桥被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第52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第65师第72旅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驰援车桥。其第1批增援日军240余人驶至芦家滩附近时,即遭第1团堵击,并进入预设雷区,伤60余人,阻击部队乘势奋勇出击,又杀伤一部。接着,第1团以正面防御结合侧后突击,又给逐次增援的日军以打击,迫其猬集于韩庄固守。5日晚,第1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暗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第1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7日,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乘隙逃往淮安。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各部乘胜扩张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10余处,战役胜利结束。在战役过程中,日本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勇敢地参加火线政治攻势,其中松野觉光荣牺牲。

  此役,经一天两夜的战斗,共歼日军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伪军483人(生俘168人),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车桥战役后,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车桥大捷’的消息,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祝贺胜利,总指挥粟裕也作为抗战名将闻名遐迩。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