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蒋中正下令保护三苏祠

四川省眉山市政协主席 王影聪
2013年08月15日14: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蒋中正下令保护三苏祠

四川省眉山市是三苏故里,城区有三苏祠,原是三苏故宅,如今祠堂面积超过百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三苏祠早在公元1936年就已经是“国保”单位了,有三通碑石为证。

1935年—1936年间,蒋介石以川军、黔军抵御红军不力为由,率中央军入川,其中国民革命军17师入驻眉山城。该师入眉山城后就直接驻军三苏祠。昔日的圣贤之祠,成了荷枪实弹的军人出入地,当地的乡绅文人和百姓难以入祠拜谒三苏。于是纷纷向当地政府诉苦请求,望驻军撤出三苏祠!

在当时的眉山县城里,有第四专区的行政公署和眉山县政府。百姓乡绅反映到县府无效,又反映到专署。专署接到反映后也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当任的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向四川善后督办刘为呈上了请示报告,请求军队撤出三苏祠。刘为督办当即发出布告并转呈余安民的报告给省政府主席刘湘。刘湘主席当即也发出布告,而且又转呈当时在川行辕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

这是因为县政府和行政专署不可能命令军队的行动,而刘湘虽为省政府主席并是川军总司令,但不能调动指挥中央军,所以只好上报蒋介石,而且举一反三,包括在川所有古迹,恳请蒋委员长下令驻军迁出三苏祠等名胜古迹。从民国25年(即公元1936年)6月到7月省政府布告,到8月蒋委员长布告,三个月内三个布告,终将17师从三苏祠撤出。

这三通碑石的第一通是民国25年6月25日发布,落款是“四川善后督办关印”。第二通是民国25年7月□日,落款是“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印,主席刘湘、民政厅长王又庸”,编号为“二十五年第一六三五七号”。这第三通碑文是“中华民国25年8月□日,落款为‘委员长蒋中正’。”编号为“总良字第1316号”。

这三个布告发布后,特别是蒋介石的布告发布后,17师于次年才撤出三苏祠。当时政府重新修缮并扩建三苏祠近城墙处。这三个布告的前半部分基本是“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的报告内容,后面是各级政府及首脑的强调和要求。下面就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布告内容,即布告碑的碑文录下: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