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重新认识陈独秀

2013年08月17日10:10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重新认识陈独秀

《陈独秀全传》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作者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杂纠结的历史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一、家世、早年经历及感情生活;二、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贡献与错误及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三、与托派的关系,相关主张和活动;四、与国民党的关系;五、文字学等纯学术研究。

关于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主张、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大革命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书中都有充分的讨论,并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判,既不栽赃,也不开脱。有关陈独秀后期与托派结合的问题,本书做了清晰梳理。8月12日,该书出版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唐宝林谈及了自己的研究,著名党史专家陈铁健等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与康有为、孙中山不一样的陈独秀

唐宝林

大家知道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受到了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严重的压迫、剥削、困难深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是我感觉到陈独秀和这些人比较起来有一些特殊性。简单来说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想走日本和英国的强国道路,孙中山发动革命走向共和,但他们都失败了。孙中山由于1925年正在高潮的时候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由蒋介石来继承他的遗志,蒋介石适应了历史潮流,北伐统一了中国,他们的强国,主要都围绕着使中国强大起来的奋斗和探索。

但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还是应当要富民,使得民众幸福起来。陈独秀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强调人权和富民的问题。

大家知道他探索的特殊途径有三个特点,一是他把国家和人民联系起来。他在1904-1905年主编了《安徽俗话报》,认为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国民性落后,每个人只知有家,不知道有国。

二是把强国和保护人权、富民联系起来。陈独秀提出来一个新观念,近代国家是为个人谋幸福的团体,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剥削、压迫和镇压人民,这样的国家才是进步的国家。他从第二年开始就把这个具体化了。陈独秀提出,国家如果不能为人民的幸福而建立的话,这样的国家只会镇压剥削人民。

后来,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始建立共产党,然后就开始领导革命,胡适就和他决裂了。但是很遗憾,他领导的共产党完全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他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服从斯大林。在党内和共产国际内部,他没有体会到任何的民主,他在大革命过程中和共产国际发生过许多冲突,后来证明他不一定对,但共产国际都是完全错误的。他几次表示反对都被压制了,最后失败,还必须让他承担责任,他也不得不忍下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他看到和亲身体验到了——这个共产国际和他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党内也缺少民主,他本身以为共产国际有民主,但他一次次被压服了。党内有不同意见,说他家长主义,他其实也很难受,他必须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

到晚年,1934年12月苏联基洛夫被刺杀以后,斯大林开始大批屠杀列宁时期的领导。陈独秀从1936年又开始思考这个制度。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究竟能不能给人民带来人权和幸福。陈独秀明确说,托洛茨基当了斯大林的反对派反对斯大林,如果不从制度上改变这个国家,仅仅反对斯大林一个人,那么斯大林倒了,无数个斯大林就会从苏联和别的国家产生出来,后来的历史完全证明了他的思想多么正确。他又重新把原来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想,要求人权和保卫人民幸福的思想做了提高。总之,陈独秀的思想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前面几个先进分子的探索完全不一样。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