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持法师,俗名李光兴,1897年生,原籍湖北黄州,少时家贫,勉强读几年私塾即辍学。为谋生计,他当过药店伙计、干过雇工,受过生活的磨炼。青年时代,他投身革命,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穷伙伴南下,报考广州黄埔军校,为步兵科一期生,与中共党员陈赓、蒋先云、许继慎、周士第及国民党员贺衷寒、邓文仪、胡宗南等是同学。
1964年1月,著名戏剧家、文学家田汉游苏州城外灵岩古寺时,故人净持法师已辞世约两年。田汉睹其诗画遗作而生情,特题诗以志深切的怀念。其中一诗“江南一叶伤心落,勇士峨嵋作法师”两句就是指的叶挺将军与净持法师。这两人都是他的故旧。叶挺将军的生平为人熟知,兹不赘述。由于种种原因,净持法师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净持法师俗名李光兴,为人正直刚毅,年轻时曾入黄埔军校,并参加东征惠州,讨伐叛将陈炯明之役,因作战勇猛,两次立功,受到军校校长兼军事总监蒋介石的表彰。其后,李光兴经杜聿明、文强两同学介绍,加入国民党。但在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中,他对海军局代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突遭国民党右翼势力绑架一事,深为不满,认为这是阴谋,不光明正大。他的态度令他的国民党同学及教官“殊为惊讶”。邓文仪等人私下批评他“重乡土观念,是非不明。”似乎因为李之龙也是湖北人,李光兴才帮他说话。
对这类批评,李光兴没当回事,依然正直敢言。其后,他作为张发奎将军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一名军官参加北伐战争,曾担任该军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的警卫排长,后下连队带兵。他有勇有谋,以战功升为营长。曾在汀泗桥攻击战中负伤,后被送进汉口万国医院救治,恰逢在北伐军总司令部宣传处艺术科担任顾问的田汉与艺术科长梁鼎铭带领文艺宣传队来医院慰问伤病员。李光兴久闻田汉大名,一直很钦佩这位年青的革命戏剧家。田汉比他小1岁,资格却很老,辛亥革命时就在长沙加入学生军与顽抗的清军作战。他后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1917年赴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担任过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后与妻子易漱渝创办了《南国月刊》,致力于新话剧创作。田汉才华横溢,激情似火,屡有佳作问世。1927年1月主持上海艺术大学,旋应在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任副秘书长的文友郭沫若之邀,赴汉口总部工作。李光兴在病床上写条子交女护士,求见田汉。田汉知道后也特为赶到病房里慰问李光兴,李表达了敬佩之情,说他最爱看田汉创作的话剧与诗文,受益颇多。两人谈得很投机,临分别时依依难舍,田汉还为李光兴题首小诗相赠,勉励他革命到底。李光兴伤愈后仍回部队任营长。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每月在营部门口公布全营伙食费用等账目,甚得官兵拥护,享有威信。在政治上,李光兴倾向于邓演达、徐谦等人领导的国民党左派进步力量。1927年5月初,反动将领夏斗寅为了配合蒋介石在上海、南京发动反革命政变,指挥十四师万余部队进攻武汉,扬言要推翻“亲赤共的政府”。一路屠杀工农民众,气势汹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