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在西柏坡“立下的规矩”,对党的建设有何启示

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

2013年09月30日13:2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

图为1949年3月12日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节录)。

编辑同志:

今年7月份习近平同志到河北省调研,在参观西柏坡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能否请党史专家回答一下:党在西柏坡时期立下了哪些“规矩”?这些“规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当今党的建设有何启示?

(西城区读者王洋)

本刊特请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李庆刚同志作答。

1948年5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从此,中国革命的步伐在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作了短暂的驻足,然而正是这次短暂的驻足把中国革命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历史的大跨越、大转折。在这里建立和执行了党的规矩、制度的建设,在党建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尤其是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召开的党的全会,是被誉为“铲地基”并筹划“起房子”的一次全会。七届二中全会定下的诸多规矩和筹划的制度设计,为党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时至今日,仍然为全党所铭记、所遵循。

(一)关于国家与政党体制

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有明确的论述。在建国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的重要关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重申,要建立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全会还明确了各阶级的地位和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批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全会报告提出:“我党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对于共产党领导,全会报告重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由于受到几重敌人的压迫,得到了锻炼,具有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资格。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报告鲜明指出,有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成功的。”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民群众对现实制度的认识,对政党纲领的理解,是从执政党提供的价值理念中获得的。执政党必须向民众宣传、灌输自己的意识形态。在全会上,毛泽东重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他指出:“马、恩、列、斯在中国的威信很高”,“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与此同时,不应走到像王明那样教条主义地对待经典作家的错误道路上去。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普遍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不反对也不应当反对宣传中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这样提法较好”。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毛泽东自信地指出:“我们这一套是一个国家的经验。”这是理论定位很重的一个判断,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追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