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她是民族声乐歌唱家,是电影《苦菜花》《红日》《大浪淘沙》等插曲的原唱,也是《我的家乡沂蒙山》《请到沂蒙看金秋》等歌曲的原唱,感染了几代人;她是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彭丽媛、王世慧、罗余瑛等优秀学生。她叫王音旋。10月14日下午,在她遗体告别仪式上,当熟悉的电影《苦菜花》插曲响起时,好多送别者潸然泪下——

王音旋:永不凋谢的苦菜花

王新蕾 逄春阶

2013年10月19日11:50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王音旋:永不凋谢的苦菜花

老师的最后一课

贾堂霞可以说是王音旋“从土坷垃里拽出来”的学生,现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工作。1986年春节,在济南市歌咏比赛中,一首《唱唱俺们唐王的大白菜》,让在家务农的贾堂霞脱颖而出。王音旋并不是这次比赛的评委老师,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听说了贾堂霞。

1986年华东六省一市民歌汇演,王老师带着十多位专家,来到了历城县文化馆,通过文化馆找到了贾堂霞。唱完后,王老师问她,“小姑娘,你愿意学唱歌吗?”贾堂霞回答,“能唱就唱,不能唱就接着回家种地。”就这样,贾堂霞成了王音旋老师唯一的一名校外学生。

“从演出的衣服、鞋子、辫子到化妆,都是王老师一手操办。”一次比赛前,师徒二人一起去戏剧服装厂选衣服,王老师为贾堂霞选了一身紫色的舞台装,贾堂霞现在还留着。“王老师很喜欢这套衣服,化妆时候她怕把衣服弄脏了,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我披着。” 贾堂霞说,王老师对学生的训练,不只是歌唱技巧,“她要求站姿、动作、眼神、表情都要到位。记得一次训练中,我的站姿不对,老太太蹲下去掰着我的脚来纠正”。

2010年,在王音旋的建议下,贾堂霞有了办一场山东民歌音乐会的想法。“老师给我列了一个单子,列出了山东二十首民歌,让我一定要找到这些民歌的原作者和歌唱者。” “当你站在那片土地上,听到那群老百姓的声音,你才能真正明白民歌的内涵。”三年来,每年暑假,贾堂霞都要回山东进行民歌采风。每次采风之后,都要找老师汇报成果。

2013年8月21日,王音旋给采风归来的贾堂霞进行辅导。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老师的最后一课。“你想要开演唱会,必须要在济南住上三个月,我每首歌都帮你把关。”在这最后一课里,王老师坐在床上,唱遍了名单上的每一首民歌。

“不给组织添麻烦”

山东艺术学院迟清泉教授为王音旋做了一幅挽联:“一生苦菜因空绝,三界甜旋永绕存。”这是对她一生的概括。而她一生还有个特点,就是节俭,这是王老师最大的生活态度。

“王老师去世后,家人回家帮她找衣服时,竟然找不到几件新的。她的衣服,除了是灰色,就是黑色,而且都是穿了很多年的衣服。儿子给他买的衣服,她嫌颜色太艳、太花哨不愿意穿。”

由于都住在山东艺术学院里,王世慧对老师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我的老师在吃穿上都不讲究,上个月去看望她时,正好是晚饭时间,她和保姆两个人就吃一盘炒青菜。”

对自己节俭,王音旋对学生却非常大方。韩光霞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的一次难忘的经历,“王老师在穿衣服上很不讲究,但是给我们花钱从来不心疼,一次她给我买了一条十几块钱的裤子,自己却只花三块钱买了一件衬衣。”

“不给组织添麻烦”,是王音旋退休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离休干部,王音旋的医疗费可以全额报销,但是她想的却是怎样给国家、给学校省钱。

王世慧回忆说:“老师为了省钱坚持不肯住院治疗,但是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都上不了楼了。最后,学校为王老师提供了一间平房,她每周往返几次到医院接受治疗。”

王音旋的丈夫金西,也是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在金西去世后,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在医院宣布死亡后,遗体马上火化,第二天王音旋就和家人带着骨灰前往威海,将骨灰撒在了大海,随后才通知了单位和朋友们。这场“不给组织添麻烦”的海葬,让所有同事、学生为之动容。

王音旋去世后,回忆起老师的一生,师生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所有的哀乐都无法概括老师的一生,《苦菜花》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在与王老师家人商议后,最终在葬礼上响起的正是这首《苦菜花》:“苦菜花开闪金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