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致敬,百岁老红军②

陈云忠:“飞夺泸定桥”的幕后英雄 

2013年10月25日14:22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陈云忠:“飞夺泸定桥”的幕后英雄

勇将做群众工作也是好手

陈老很健谈,也很随和,“也许这是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和群众工作练就的基本功吧,搞青年工作,要随时找他们谈心,做群众工作没有诀窍,就是要让他们觉得你是真心为他们好。”

1936年初,正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不久,陈云忠有了他的第三个革命“岗位”——红一军团训营学校学员。“训营学校招了100多人,基本上是性情开朗活泼又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学员,作为各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培养的。”陈云忠说,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减员比较严重,到达陕北后,部队有所扩大,到1936年8月底,红一方面军连同地方部队已发展到3万余人。“这些年轻的战士,需要有专职的青年干事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遵守群众纪律,就像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学生辅导员一样。”

在训营学校,群众工作纪律讲得很多,也讲得很细,包括宿营时不能打扰群众、买东西要给钱、不能随地大小便等等。“战士若违反了群众纪律,就要受到严厉的处分,起码关3至5天禁闭。”陈云忠说,这些纪律,其实都是红军在苏区和长征期间的总结。长征一开始,红军就明确了要争取群众的基本任务,建立了连队地方工作组,从连长、连指导员,到排长、班长,都要负起宣传与争取群众的责任。“我参加红军,也是因为红军来到我家乡后,他们的行为打动了我。”

“长征时,我们既要与敌人打正面战争,也要打心理战。”原来陈云忠每到一地,会看到反动派在老百姓墙上涂抹的宣传画,把红军画得 牙咧嘴,还有“共匪”、“赤匪”之类的反动标语。“而我们红军就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群众,让他们相信红军是好的,是工农群众自己的军队。”

“群众工作做好了,部队的粮食就有保证了。”在晋察冀一分区,因为部队驻扎在山区,粮食本来就不多,最紧张的时候,就要跑到平原地带的敌占区去筹措粮食,“这就要靠我们的同志,在无数个晚上对敌占区群众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同时,八路军在晋察冀边区打鬼子、平匪患,也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而穿越敌占区封锁线运粮,就像一部斗智斗勇的电影。“日本人早就围着山脚挖了封锁沟,隔断我们往山上运粮的路,我们就要找他们的薄弱环节。”有一次,陈老他们准备从一队伪军把守的碉堡前运粮,正好有个群众给伪军当厨师,于是,几个枪法好的战士跟着厨师混进了碉堡,把10几个正在打牌抽大烟的伪军控制住。这一边,他们请来的群众抓紧填沟平路。等30多辆运粮大车安然通过后,他们才让伪军放了几排空枪。

生活动静相宜,也喜欢重口味

面对百岁老人,免不了向他讨教养生之道。看一看老寿星列的菜谱吧:红白萝卜、淮山、土豆、油麦菜、大葱……其实这也没什么值得借鉴的,因为老寿星又说了:“只要是牙齿咬得动的,什么都喜欢吃,不忌口。”

“四川人嘛,还是要吃麻辣,光吃得清淡,口里没味。”陈老喜欢重口味,即便是早餐,也要就着老干妈送馒头,而炖牛肉、狗肉时,就更少不了花椒。

“爷爷最爱喝鱼汤和鸡汤了,每次他钓了鱼回来,就让我们吃肉,他喝汤。”孙媳妇小贺告诉我们。

钓鱼,可以说是陈老的长寿秘诀之一。“退下来后,把家安顿好,房子前后开荒种了地,就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我就开始买了钓竿学钓鱼了。”在陈老的带动下,东湖干休所里有40多个老人迷上了钓鱼,前几年,他还发挥当侦察兵的特长,走上10来里路去钓鱼。

“种菜、做家务,就是搞运动,钓鱼时就提倡静养,脑子不要想事。”如此一动一静,陈老过得甚是自在。

“上个星期,在干休所附近的鱼塘里,陈老还钓到了一条五六公斤重的大鱼,他独自溜鱼差不多半个小时。后来等鱼游累了,我们就协助陈老把鱼提上了岸。”干休所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别看陈老的身体好,其实他也受过伤痛的折磨,“大伤小伤都受过,有一块弹片在身体里呆了10多年。”1939年,陈老参加著名的黄土岭战役时,敌人的一个小钢炮打过来,一块弹片穿进了他的右肩。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陈老的肩膀当时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消炎处理,这块弹片直到1951年才取出。(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谢祝安 刘骄男)

■人物小档案

陈云忠,四川省古蔺县人,1914年10月出生,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离休,现为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历任侦察兵、勤务兵、青年干事、班长、排长、晋察冀一分区3团8连连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59师476团1营营长、新化县兵役局长和邵阳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88年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