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埔”教育
1931年10月上旬,红一方面军总部通知红五军军长邓萍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到红军总部报到。
在江西省宁都县小布村,总前委书记、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亲切地握着两人的手,风趣地说:“你们猜猜这次请你们来有什么要事?”邓萍说:“要不就是我们两个军的训练和整顿的事?”毛泽东却说:“今天是专门‘撤’你们两个军长的‘职’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你们又有重任。”毛泽东还谈道:红一方面军,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后,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战争已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需要大批干部。现在乘战争间隙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军队干部的培训工作,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斗争。因此,打算在中央苏区建立一所正规的红军学校,准备调两个军长,四个师长,十几个团长、政委来办这个学校,造就红军自身治军建军带兵打仗的人才。毛泽东认为,国共合作北伐时有黄埔,现在要办一个“红埔”。邓萍、何长工听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重任。邓萍被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总队长兼教育长。
同年冬,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江西瑞金县城东谢民宗祀开学。“红埔”共办6期,每期学员1000多人。邓萍此前曾任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红埔”期间,邓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办学才能,为学校初创时的各项建设,为培养红军优秀军事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3月上旬,邓萍奉命调回红三军团,中革军委任命邓萍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
牺牲前后
由于博古、李德“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指战员担任右路前卫,负责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
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撤出遵义地区,一渡赤水,进入四川古蔺、叙永县。接着,挥师东进,二渡赤水,进抵娄山关下。这时,贵州军阀王家烈率4个团的兵力控制了娄山关至遵义一线,妄图阻拦红军回师遵义。邓萍指挥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向娄山关发起冲击。他亲临部队前沿阵地,一边指挥作战,一边随部队冲锋。就这样,红三军团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及城边村落。
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有内外城墙,以一条河流为分界线。1935年2月26日清晨,为了攻占老城,夺取遵义战役的全面胜利,邓萍主动向彭德怀要求,跟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十一团行动,以确保再次攻占遵义的胜利。27日黄昏,邓萍与红十一团团长张爱萍、团参谋长蓝国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领部队前进到遵义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先把部队安置好后,三人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他们要寻找一条便于部队向前运动的路线,以便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蓝国清曾建议转移,邓萍没有同意,说这里便于观察。这时一个小通信员从后面摸上来,邓萍对他交代了一句,那个小战士就趁着薄暮飞身跑回,这一下,把他们三个给暴露了。一排子枪弹扫过来,邓萍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人民政府重新找到了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青松覆盖、绿水环绕的凤凰山上。彭德怀亲自修订了邓萍的简历,张爱萍亲笔为邓萍烈士撰写了墓志铭。(刘海锋)
频道精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