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 当作历史读的

2013年11月22日08: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 摘要]《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 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毛泽东喜欢读谈《红楼梦》,源于他的特殊读法。他曾多次表示,“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其阅读角度主要包括:联系作者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读;联系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来读;联系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来读;联系封建社会的政治关系来读;联系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来读。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把这部小说当作了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来读的。

[ 关键词] 毛泽东;《红楼梦》;封建社会;阅读方法

关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毛泽东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评价之高,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

《水浒传》故事雅俗共赏,很适合民间流传和运用。《红楼梦》则更多地属于知识分子读物。毛泽东1964 年9 月7 日同湖南省委负责人说,“《资治通鉴》、《昭明文选》、《红楼梦》就是在一师学的”。所谓“学”, 是一般的阅读还是研究,不得而知。就目前看到的材料,在1913 年冬的《讲堂录》笔记里, 毛泽东写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意淫” 之说,以及《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这样的句子。

参加革命后,一路风云,毛泽东竟也时常谈论《红楼梦》。1928 年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同贺子珍讨论《红楼梦》的人物,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写了贾母、王熙凤、贾政和贾宝玉、林黛玉、丫环“两派的斗争”。1935 年九死一生的长征途中,他同刘英谈到《红楼梦》,说贾宝玉是“鄙视仕途经济,反抗旧的一套,有叛逆精神,是革命家”。延安时期,他同文化人交谈时,经常发表对《红楼梦》的看法。据茅盾《延安行》回忆,1940 年6 月毛泽东和他畅谈中国古典文学时,“对《红楼梦》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

至少到1954 年,毛泽东便已读了五遍《红楼梦》。这是他当时在杭州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时说的。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听说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善本《红楼梦》,据说是胡适来不及带走的藏书,便让田家英持介绍信去借。但图书馆馆长向达不愿意,理由是图书馆规定善本书可以抄,不可以外借。后经副校长汤用彤反复斡旋,向达才同意破例, 但要求一个月内还书。毛泽东也很守信义, 第28 天就把书还了。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让人抄写过一部善本《红楼梦》,有可能就是这部。

为毛泽东管理过图书的徐中远作过统计,从1958 年7 月1 日到1973 年5 月26 日, 15 年间,毛泽东共15 次索要《红楼梦》, 有时一次就索要好几种版本。他逝世时,在中南海丰泽园和游泳池两处故居放置的图书中,还有线装木刻本、石刻本、影印本及各种平装本的《红楼梦》达20 种。放在游泳池卧室和会客厅的好几种版本,如影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木刻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用铅笔作了圈画,有的打开放着, 有的折叠起一个角,有的还夹着一些纸条。看来,毛泽东晚年不仅多次阅读,还很可能把不同版本对照起来读。

毛泽东读《红楼梦》,还随手抄写书中的一些词曲,目前留存下来的有十几首。前些年有消息称,有一套毛泽东写有不少批语的1954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流失到了个人手中,因未看到原件,不好作判断。

《红楼梦》主要描写家庭故事和青年爱情,人物关系细腻生动,一问世即被称为“奇书”。但青年时代即宣称“我自欲为江海客” 的革命家,一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毛泽东, 竟如此喜读,迟暮之年还反复研阅,无疑是桩奇事,似也让人费解。

细细琢磨,这涉及毛泽东的欣赏旨趣, 关乎他对《红楼梦》文学成就的评价,更来自他的读法。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属于儿女情长“婉约派”一路。从欣赏旨趣讲,毛泽东喜欢豪放浪漫之作居多,但他的内心情感世界毕竟丰富细腻,随着环境、心境、年龄的变化, 完全有可能对相反风格的作品产生兴趣。他曾说自己对《红楼梦》,“开头当故事读”, 和一般学子没有什么两样。但可能是因为读细了,读多了,便被其家庭琐事背后的故事张力所吸引。毛泽东曾从这个角度谈到过诗词欣赏规律。1957 年8 月1 日,他读了范仲淹两首具有婉约风格的词后,给江青、李讷写信坦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但“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但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说的是赏词,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 大体也是如此。

从文学成就上讲,1973 年5 月25 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评价说,“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他用“最”字给《红楼梦》“定位”,足见对其文学成就的推崇。具体说来,毛泽东特别赞赏《红楼梦》的语言。1964 年,他同王海容谈到,“可以学习《红楼梦》的语言, 这部小说的语言是所有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你看曹雪芹把凤姐都写活了”。毛泽东在著述和谈话中,也确实经常评论和引用《红楼梦》的语言。1938 年4 月他在“鲁艺”的讲话中说:《红楼梦》“写柳湘莲痛打薛蟠以后便‘牵马认镫去了’,没有实际经验是写不出这‘认镫’二字的”。1957 年他在莫斯科讲的名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便出自《红楼梦》。1963 年9 月28 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国际形势,他说:“我总相信《红楼梦》上王熙凤说的那句话,‘大有大的难处’。现在, 美、苏两国都很困难。”

1973 年11 月17 日,毛泽东召集周恩来、乔冠华、王海容、章含之、沈若芸、唐闻生等分析国际形势,讨论基辛格访华情况,便集中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些生动语言。他说:

切忌不要忘记凤姐说的话:大有大的难处。刘姥姥向她要钱,听了这个话就冷了半截。后头又转弯, 说皇帝也有三门子穷亲戚,不要让你空手回去了。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听,通身都发热,说,“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 呢!……“坐山观虎斗”也是凤姐的话。“大有大的难处”,特别对我们有用。“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美国,苏联就是“千里搭长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出自林黛玉。没有调和的余地。这也是路线斗争呢!

毛泽东喜欢读谈《红楼梦》,源于他的特殊读法。

毛泽东在公开场合从不讳言他对《红楼梦》的特殊读法。1938 年4 月在“鲁艺”的讲话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红楼梦》“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61 年12 月20 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 提法又进一步:“《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4 年8 月18 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再次明确说: “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

能不能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阅读本来就是一种再创造,即在原作中掺入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经验,以及现实的需要。出发点不同,读法和收获自然不同。所以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家和对历史有深刻解剖的思想家,毛泽东把《红楼梦》当作社会生活的反映,当作历史来读,甚至当作政治小说,当作写阶级斗争的作品来读,自无不可,也属一家之言。《红楼梦》描述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不被社会理解、与传统格格不入的悲剧,刻画了一群“小才微善”的青年女子被摧残、被扭曲、被毁灭的遭遇,比较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确实为毛泽东的读法提供了依据,并使这部小说在他的阅读视野里,不再只是缠绵细腻、香软浓艳一路,而是变得沉重起来。

那么,毛泽东又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的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