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伯驹与展子虔的《游春图》

石耘

2013年11月28日13: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张伯驹与展子虔的《游春图》

B20131128001-b3.jpg

图:展子虔的《游春图》

在我国隋代以前的早期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是处于大动乱的时期,许多文人学士避世于山林田园,山水诗、山水画出现了。对早期的山水画,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往往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山头上的树木如伸出的手指一样,显得笨拙幼稚。这样的山水画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隋代展子虔所画《游春图》了。《游春图》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它在绘画史上,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由“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

张伯驹一生收藏了许多书画珍品,其中收购《游春图》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长春的“伪满”皇宫被洗劫一空,也有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至1946年初,故宫散失书画开始在东北出现,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不久,这些书画珍宝又陆续现身北平(即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这一稀世珍宝。

《游春图》是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传世作品,在世界上可与梵高的《鸢尾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媲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后几经辗转,到此时,《游春图》这幅无价之宝已被北平琉璃厂一家古玩店老板穆蟠忱,从长春一家古玩店花很少的银子买下来了。对于故宫珍宝面临散落损毁的危局,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和华北文法学院文哲系教授的张伯驹是一边痛心,一边关注。一天,张伯驹吃过早点,正和夫人潘素在家里论字说画,忽有人叩门。来人是位中年男子,他向张伯驹夫妇悄悄地报了个信:马霁川他们得到了《游春图》,并准备通过沪商卖给外国人。张伯驹听了来人的话后,怒不可遏,大声骂道:“马霁川难道你真要成为民族的败类吗!”他心急火燎、不敢耽搁片刻,急忙来到玉池山房,与正要外出的马霁川相碰。张伯驹便开门见山问道:“马掌柜,听说展子虔的《游春图》尚在你手里?你打算怎么办?”马霁川倒也老实承认正在寻找买主。“你开个价吧!”张伯驹极力淡然地说道。马霁川多年从事文物买卖,尤其精于书画,更兼字画装裱名家,深知《游春图》的价值所存,更知道张伯驹是最好不过的买主,两人可谓知己知彼。马霁川说:“只要你拿得出800两黄金,这无价之宝就归您了。”马接着又说:“我可敢敲你的竹杠,这《游春图》举世无双,是真正的国宝。这画要是卖给别人,比如换个洋人,少说也得1000两黄金。”张伯驹严厉地说:“马掌柜,你怎么忘记了你是中国人呢!这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谁要是为了多赚几条金子,把它转手卖给洋人,谁就是民族的败类,千古罪人!”据张伯驹所知,马霁川在收购这幅画时所付并不多,现在却叫价800两,明显是虚高之价,根本不可能成交。自己虽也曾家财万贯,但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纵然是倾家荡产,也抵不上此数。为了使《游春图》不落到洋人之手,张伯驹又急忙找到著名古文字学家于思泊,一起来到故宫博物院,报告马衡院长,建议院方收购此画,归国家所有,并致函北平古玩商会,不准此画出境。如院方经费不足,他愿意出面周转。马衡以院方经费不足无力收购作为回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