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红
战争年代的彭德怀敢于横刀立马,能征惯战,所向披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注重亲临战场调查研究,善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乃是其中之重要原因。
在工作作风上,彭德怀最讲究实事求是,反对华而不实的东西。例如,听部下汇报情况,他最忌讳在话语中夹杂一些“可能”、“大概”、“也许是”之类的言词。他常说,搞情报一定要绝对准确,一个似是而非的情报也会导致血的代价,更不要说错误的情报了。下去侦察、了解情况要深入,多做些调查研究,尽可能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敷衍是对革命工作不负责的态度,是绝对不允许的。
有一次,彭德怀检阅部队。当时正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彭总大声问道:“同志们,冷不冷?”
战士们齐声回答:“不冷!”
彭总这时不满意地说:“我穿大衣都感到冷,你们就穿一身棉衣,怎会不冷呢?应该说,天是冷一些,但我们是革命战士,虽然身上冷一些,但我们的心是热的,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为人民吃点苦是光荣的!”
“我今天向你讲的,全都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战略意图和他亲自考虑的战役与战略部署。”
彭德怀的原则性和严肃性作风是出了名的,这归根结底是他实事求是品格使然。这一点,在延安时期就让许多人有了一定的领教,包括一些外国人士。
1945年底至1946年初,彭德怀住在延安枣园,有一位搞情报工作的苏联人(阿洛夫医生)要求同彭总谈话,想了解当时的军事形势。彭总没有拒绝,但前后几个月中谈了几次,每次只谈二三十分钟,使他不得要领,显然是应付。因为彭德怀只知道阿洛夫是医生,不知道他的其他身份。
后来,彭德怀知道了阿洛夫的确切身份。于是,彭德怀又主动把阿洛夫请了去,让他站在有标记的军用地图前,向他详细地阐述了敌我兵力的部署、战斗进展情况、预计的战役行动、未来的战略意图以及预期的战果等等。
正当阿洛夫满面笑容地想称赞、恭维并感谢彭总的时候,彭总却截住对方的话头说:“我今天向你讲的,全都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战略意图和他亲自考虑的战役与战略部署。我军在战争中的一切胜利,都是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获得的。好吧,再见!”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广岛以后,一些外国记者来到延安,总是要宣扬原子弹的威力;有人还借此说我们不能和国民党打仗,因为有原子弹的美国会帮助国民党。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找到彭德怀,问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威力简直是毁灭性的,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太可怕了,实在无法形容。你听说了吗?”
彭德怀以极其轻蔑的口气反问:“是吗?有这种事吗?不知道。”
那个傻记者没有领会彭总的意思,反而惊讶起来:“哎呀呀,你怎么这样闭塞,这样无知,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
彭德怀微笑道:“不是我无知,而是你太愚蠢了;你的愚蠢才是我真的不知道的、没有料想到的……”
“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在党的领导下,作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1947年5月,陕北三战三捷后,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地方干部说:“打败胡宗南,咱彭总立下了汗马功劳。”
应当说,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没有彭德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如果不是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怎么能够仅以两万多人就把十倍之敌打得抱头鼠窜,丢盔弃甲呢?
但是,彭德怀却不同意这种讲法,他严肃地说:“不对,那是毛主席指挥的功劳,部队指战员的功劳,陕北人民的功劳。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在党的领导下,作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的画像不够格钉在主席台的墙上。你们什么时候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我就不批评你们了。”
1948年8月8日,在西北解放战场上,我军打响了进攻壶梯山的战斗。壶梯山是敌三十六师的主要支撑点,在冯原镇的东北角。
战斗打响之前,部队进行了一次战前动员。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