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复制件)保存在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周和平 摄
“湘潭马家河唐恒泰号转罗学瓒先生收阅”,这张双面写满文字落款为“弟 泽东”的小小明信片,在岳麓山下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陈列馆内,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敬仰目光。“这是青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刚毕业时,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写给同班同学罗学瓒的明信片。”指着邮戳依稀可见的明信片,昨日,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主任吉华告诉记者,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近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与学友的赤子情怀。
毕业时两人同获赴法勤工俭学机会
1918年6月,湖南第一师范六、七、八、九、十班170名学生毕业,毛泽东和罗学瓒就在其中,两人也是新民学会第一批会员。毕业后到何处去?“就在这群热血青年寻找出路时,他们的恩师、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传来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华法教育会在北京、保定等处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新民学会纪实资料中,就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邮寄明信片给同学罗学瓒的前后背景。
经杨昌济的介绍,以及蔡和森先期到北京的活动,最终争得了25个借款资助名额,包括蔡和森、毛泽东、罗学瓒名字在内,这些贫困的勤工俭学生可以得到华法教育会的资助,还可向侨工局借款解决路费问题。“可惜,我有些困难,母亲重病在家,儿子不能远游;如若能在北平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活费用,同时又能在北京大学旁听,那就理想了。”毛泽东对蔡和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放弃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
寄明信片劝罗学瓒“所宜乃在教育”
获得赴法勤工俭学的名额,蔡和森写信给不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友、亲友,动员他们赴法勤工俭学,其中也写了一封信给罗学瓒,通报他已开出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名单。
这封信由当时在长沙的毛泽东转寄给湘潭马家河的罗学瓒家,同时毛泽东也寄去了自己的明信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荣熙学长鉴:接蔡君信,知兄已发函复我。到京赴法二百元能筹,旅保一百元无着,是一问题……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从事工艺,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弟与蔡君等往返商议,深以同人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近周君世钊就修业主任之聘,弟十分赞同欣慰。前闻兄有担任黄氏讲席之说,不知将成事实否?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处……”
在明信片中,毛泽东劝罗学瓒“所宜乃在教育”,请他再三斟酌。
![]() |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