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在济南的珍贵片段

2013年12月16日15:34   来源:济南日报

原标题:毛泽东在济南的珍贵片段

“做事情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实事求是,不要空口讲白话”

1958年8月9日下午,毛泽东来到济南市历城县北园农业社水屯村,陪同的有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裴孟飞,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中共历城县委第一书记吕少泉。

在北园农业社田间路上,毛泽东看到路旁的谷子长得秸秆粗壮、谷穗在风中摇曳的景象,高兴地说:“你们的谷子长得不错嘛,我看群众的干劲不小。”毛泽东来到一株大槐树下坐下来,稍事休息。这时,身旁的李树成向他汇报了北园办大社的情况。汇报中,李树成向毛泽东请示规模这样大的社是叫“大社”好,还是叫“农场”或“农庄”好?毛泽东没有立即回答。

谭启龙向毛泽东汇报说,他们准备把北园办成一个大农场。听到谭启龙说要办“农场”,毛泽东认真地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来济南视察,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秦和珍等陪同下,察看了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大辛庄生产队的麦田管理情况。

下车后,当毛泽东看到地头的木牌上写着“计划指标亩产1000斤”时,他严肃地问:“一亩地能收1000斤?”回头又问:“白如冰同志,你看麦子一亩地能打1000斤?”

当白如冰回答麦子长得很好,亩产能到1000斤时,毛泽东摇摇头说:“我看这麦子别说亩产打1000斤,连500斤都收不到。打下来的时候,我才相信嘛!”回过头来,毛泽东又严肃地对大家说:“做事情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实事求是,不要空口讲白话。秋后我要再来看看亩产小麦到底多少斤!”

往前走了几步,毛泽东弯腰从路旁拾起一把被锄掉的发黄的麦苗,微笑着问社员群众说:“把这墩麦子送给我带回北京好不好?”社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1959年9月21日,毛泽东再次来到这里。毛泽东的专列又停在了济南西郊机场的专线上。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历城县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等登上列车,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随后,舒同汇报了过去几年全省植树和封山造林的情况,又汇报全省计划组织900万劳力上阵大搞山水林田治理。毛泽东问:“能组织这么多人吗?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

毛泽东又问郑松:“今年大辛的小麦亩产到底多少斤?”郑松说:“平均亩产收了400斤。”毛泽东哈哈一笑:“上次我说平均亩产连500斤都打不到嘛,结果还是打不到500斤嘛!”

下午1点,毛泽东由舒同和白如冰陪同,驱车先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毛泽东来到一块大白菜地,见大白菜长得茁壮嫩绿,问:“大白菜一亩地能产多少斤?白菜的心是自己包的还是人工包的?”一位随行人员做了回答。

这时天下起了小雨,毛泽东的警卫人员打起雨伞。陪同的领导见天下起雨来,就劝毛泽东别去东郊公社了。当毛泽东得知全县参加三级干部会议的700多名代表和社员群众在等着时,毫不犹豫地乘车到了东郊公社大辛庄。

毛泽东察看了玉米间作大豆,问这种种植方法好不好?有什么优越性?郑松说:“一高一低进行间作套种,可以更好地解决通风透光问题,增加产量。”毛泽东说:“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这种种植方法是可以总结推广的。”

许多群众听到毛主席来了,都跑过来,争着和毛泽东握手。这块田边有一棵柳树,就是后来的“幸福柳”。(记者 赵晓林/整理)

注:本文参考王东溟、杨润勤、曲溪、刘巍等人著作或文章,本版毛泽东照片均由山东省档案局提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