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三章、主要精力是搞调查而不是写作

2013年12月17日08: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查研究,从来没有不经过调查研究进行写作的时候。这形成了毛泽东文风的又一个主要特征:主要精力是搞调查而不是写作。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不是坐在屋子里想出来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是在反对当时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中产生的。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一生中做了大量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调查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是寻乌调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就是在这个调查中得出的。

1930年5月,红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寻乌县城。毛泽东利用红四军分散在安远、寻乌、平远发动群众的机会,在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在寻乌接连召开了10多天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参加调查会的有部分中级干部和下级干部,1个穷秀才,1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1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共11人。从座谈会人数和天数判断,毛泽东平均听每个人说了近1天的话。调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毛泽东说过的,这正是对“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 ”。①

毛泽东把这次调查的结果,整理成《寻乌调查》,内容包括寻乌的政治区别、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五章三十九节,八万多字。具体章节题目是:

第一章 寻乌的政治区划

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

(一)水路

(二)陆路

(三)电报

(四)邮政

(五)陆路交通器具

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一)门岭到梅县的生意

(二)安远到梅县的生意

(三)梅县到门岭的生意

(四)梅县到安远、信丰的生意

(五)惠州来货

(六)寻乌的出口货

(七)寻乌的重要市场

(八)寻乌城

(1)寻乌城是什么

(2)盐

(3)杂货

(4)油

(5)豆

(6)屠坊

(7)酒

(8)水货

(9)药材

(10)黄烟

(11)裁缝

(12)伞

(13)木器

(14)伙店

(15)豆腐

(16)理发

(17)打铁

(18)爆竹

(19)打首饰

(20)打洋铁

(21)修钟表

(22)圩场生意

(23)娼妓

(24)同善社

(25)人口成分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

第四章 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

(一)农村人口成分

(二)旧有土地分配

(三)公共地主

A.祖宗地主

B.神道地主

C.政治地主

(四)个人地主

A.大地主

B.中地主

C.大中地主对于生产的态度

D.大中地主的政治思想

E.小地主

(五)富农

(六)贫农

(七)山林制度

(八)剥削状况

A.地租剥削

1.见面分割

2.量租制

3.“禾头根下毛饭吃”

4.批田

5.批头、田信、田东饭

6.谷纳、钱纳

7.铁租、非铁租

8.“要衫裤着去捞”

9.劳役

10.土地买卖

B.高利剥削

1.钱利

2.谷利

3.油利

4.卖奶子

5.打会

C.税捐剥削

1.钱粮

2.烟酒印花税

3.屠宰税

4.护商税

5.牛捐

6.赌博捐

7.财政局总收入

8.派款借款

(九)寻乌的文化

第五章 寻乌的土地斗争

(一)分配土地的方法

(二)山林分配问题

(三)池塘分配问题

(四)房屋分配问题

(五)分配土地的区域标准

(六)城郊游民要求分田

(七)每人得田数量及不足生活之补添

(八)留公田问题

(九)分配快慢

(十)一个“平”字

(十一)抵抗平田的人

(十二)原耕总合分配

(十三)暴动在莳田之后怎样处理土地

(十四)非农民是否分田

(十五)废债问题

(十六)土地税

(十七)土地斗争中的妇女

经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比较透彻地了解了城市的商业状况,掌握了城市分配土地的各种情况,为正确制订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为确定土地分配中用“抽肥补瘦”办法限制富农的原则,提供了具体翔实的依据。他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和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假若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些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一定陷于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在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正确的。”毛泽东后来回顾寻乌调查时说:社会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做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毛泽东在总结自己多年调查研究活动之后写出了《调查工作》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科学论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信条。

(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科学论断发表一年后,毛泽东又对这一论断进行了正式补充,提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口号。这个口号,是毛泽东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的。《通知》要求,为使人口和土地状况的调查材料真实正确,第一必须建立对这一工作的深刻认识,看清楚这一工作的重要;第二调查的人要不怕麻烦;第三上级政府派出去指导的同志和政治部负责的同志,须将两张表格的内容及调查时要注意之点,详细向执行这一工作的同志说清楚。《通知》明确指出,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①

(三)“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毛泽东一贯倡导要到社会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②;阐述社会经济调查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批评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思想,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提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强调必须把上级所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批评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③的科学论断。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关于先调查后决策的思想,在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中随处可见。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指出,“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②他在1948年4月8日写的《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强调关于占领城市后的政策,共九条,第五条讲:“不要忙于组织城市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和生活改善的斗争。要等市政管理有了头绪,人心已经安定,经过周密调查,弄清情况和筹有妥善解决办法的时候,才可以按情况酌量处理。”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