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母亲邵华》连载之一 :低调做人

2013年12月18日14: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进入图书连载

母亲是在“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郁,再加上我父亲身体不好,我又年幼,还有我外婆也需要母亲的照顾,有时候我姨妈和姨妈的孩子也经常会到我们家里来,所以我们这个家就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里里外外,种种事情,母亲都顾到、想到。母亲每个月工资有限,她月月精打细算,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但即便这样,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在工作上有所松懈,而是更加认真细致,面面俱到。

母亲刚进军事科学院的时候,分到宣传部,主要做内勤工作,大事小事很多。但母亲干劲十足,每天拎着开水瓶,跑得老远去打开水。母亲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管资料。管资料涉及采购书籍。为了及时买到对同志们有益的书籍,母亲总是在第一时间搭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是三轮车,从西山骑车去海淀,然后又骑回来,不辞辛苦。

母亲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发资料、发通知、发材料,她每天都十分忙碌,常常是一个部一个部地跑,尽量把手中需要分发的东西落实到人。

母亲在单位和同事们相处也十分融洽。见到大家,母亲总是微笑着说一声你好,和颜悦色。同事们从未见过母亲和人发过一次火。新同事张文容刚来的时候,一听对面桌的老大姐是毛主席的儿媳妇,看母亲都是仰视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张文容发现,母亲和平常人一样,十分平易近人。张文容刚来,不太了解军科的情况,母亲总是热心地向他介绍。

后来张文容的孩子满月时,母亲带着宣传部的全体同事去看望,还给孩子买了一些衣服做礼物。张文容的母亲是个农村老太太,她见母亲如此面善,觉得很亲切,也容易亲近,十分喜欢。张文容对他母亲说:“你知道她是谁吗?”他母亲说:“不知道,看着挺好的,挺和气的。”张文容说:“她是毛主席的儿媳妇啊!”张文容的母亲当即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张文容的孩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想入托,但根据规定,孩子一岁半才准许入托,张文容家里的老人有事,需要回老家,所以孩子忽然没人带了,我母亲得知情况,就帮忙找了给我父亲做饭的张阿姨,让她帮着照顾孩子,一直到孩子入托。

母亲非常重感情,对待同事、朋友,从来都是全情付出。同事有什么困难,她总是能帮就帮。同事的孩子小,需要那种小木床,一时半会儿又买不到,母亲二话不说,就把我小时候用过的小木床擦洗干净,拿去给同事用。

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需要出去养病,有时候母亲会陪同。回来之后,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回单位上班,一点儿也不肯松懈。母亲还总是愿意跟同事分享出去时的见闻。那个时候深圳刚改革开放,母亲从那里回来,便主动跟同事们交流,介绍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有时候,母亲还不忘给同事们带些紧俏的小礼物,尼龙伞、尼龙裤、录音机以及通俗歌曲的磁带,等等。

母亲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小东东出世的时候,母亲非常高兴,她把朋友们请到家里来,分享做奶奶的欣喜。有一年中秋,颐和园请母亲去夜游赏月,母亲也不忘把朋友们叫上,和她一起分享美丽的景致。

对家里的工作人员,母亲也十分关心。她总是鼓励他们多在业务上钻研,多学习,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我们家工作期间,都从中专一直往上升,有的还拿到了大学本科的文凭。母亲也乐于教大家摄影,在这方面,我算是“孺子不可教”,但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外出时,母亲时不时地会主动跟大家分享摄影心得,久而久之,我家的工作人员们都成了摄影高手。

母亲始终记得,爷爷生前教导过她,要夹住尾巴做人,要做一个普通人,要为人民服务,要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