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母亲邵华》连载之七:纪念

2013年12月18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进入图书连载

1989年秋天,母亲和父亲商量,打算在爷爷诞辰一百周年前夕,出版一套宣传他老人家丰功伟绩的书籍。由于当时出版的有关爷爷的图书太多,质量参差不齐,非常需要有一套系统而又客观地评价爷爷的丛书。因此,他们的这一设想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因为这个宣传计划太庞大了,而仅仅依靠母亲和父亲两人独立完成任务不啻于天方夜谭。谁来担纲主笔、谁能专心致志地埋头苦干、以何种文学体裁作为载体、这些书籍或有声读物是否有市场需求,都是个未知数。

这是母亲给自己找了个真正考验智慧和本领的苦差事。这时外婆已快九十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像蚂蚁啃骨头一样,还在夜以继日地撰写她的回忆录《踏遍青山》。她固执地婉言谢绝了他人的帮助,坚持要亲自一笔一画写完她大半生的艰辛历程。因此,父亲和母亲怎么能忍心再分散外婆的精力、打扰外婆的思路呢?看到女婿女儿为难的样子,外婆胸有成竹地说:“出门问三老,鼻子底下就是大路,走出门去,肯定能讨教来招数!”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母亲把她这个还不十分成熟的想法开门见山地讲给康克清听。已近八十岁的康克清高兴地说:“孩子啊,你的想法很好啊,量是大了点,但不要怕,就像走长征一样,开始没有头绪,中间有大渡河有雪山草地,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好吧,我来当你的啦啦队,我给你找老同志当顾问,老中青三结合,一定能赶在主席百年诞辰给他老人家献上一份厚礼的!”

得到康克清的首肯,母亲又马不停蹄地找到王任重、耿飚、赛福鼎?艾则孜等一大批老同志。老同志们从精神上方法上给予了她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在他们的关怀和鼓励下,母亲分头征求专家和出版社的意见,与海南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达成协议,知名编辑邓湘田、刘占尧、李润来、石玉山等同志加盟,由一些著名作家组成了一个精干高效的撰写班子。

这期间,母亲记不清究竟打过多少电话、修改讨论过多少回编写方案了,终于在1990年春定下了书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敲定了《走出韶山》、《谁主沉浮》、《踏上井冈山》、《岁岁重阳》、《万水千山只等闲》、《故园行》等二十七册书目,商讨好了编写事宜,之后便静静地分头进入了艰苦的撰写阶段。

编辑班子进入运行状态后,父亲和母亲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履行着主编的职责,不是到中央有关部门查找档案,就是到各大图书馆查找资料;不是了解进度、审查稿件,就是拜访老红军、老首长,还要深入研究机构、革命老区继续搜集党史最新研究成果。有时,根据一点线索,母亲和父亲便顺藤摸瓜,亲自到爷爷去过的地方,找当事人进行深入了解,认真搜集与爷爷有关的史料;有时为了考证一个细节、一个人名,不辞辛苦地从这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反复进行核对、查证,不敢有半点儿马虎。从外地回来,又赶忙召集丛书的编辑们对照计划检查编撰进度,并分头把关,保证按时完成献礼任务。此时,母亲感到分身乏术、时间紧迫。

不久,开慧奶奶牺牲六十周年暨九十周年诞辰纪念日临近了,母亲又想,也该为妈妈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呀!此时的母亲,真是急得火烧火燎……

1990年元旦刚过,北京依然是冰天雪地,这时湖南省委来电话,为隆重纪念杨开慧牺牲六十周年,拟于春天举行杨开慧塑像落成典礼,征求我父亲和母亲的意见。父亲和母亲十分高兴。

3月12日,又一个杜鹃红了的春天,父亲和母亲带着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长沙。就在我们准备赶赴板仓,为开慧奶奶扫墓并了解陵园建设情况时的时候,那天清晨,老天也真的像爷爷诗词中“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描述的那样,在初春下起了瓢泼大雨。父亲望着雨帘沉默不语,慢慢地踱着步子,半晌才说:“妈妈的英勇献身感天动地啊,谁说老天不解人间事,阴差阳错乱节气呢!走吧,就是天下刀子也要去!”

来到板仓后我们了解到,当长沙方面公开征集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方案后,全国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地纷纷献计献策。到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和捐款的既有白发苍苍的老红军、老将军、老党员,也有天真烂漫的少先队员和朝气蓬勃的大中学生,更有边防哨所的官兵和富裕起来的私营老板。不少地方的党史工作者寄来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有的远在海外的侨胞也慷慨解囊。这与母亲原来曾担心出现的经费困难的局面截然不同,她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只等着陵园翻新落成那一天的到来。

父亲和母亲又在考虑:妈妈牺牲已经六十年了,当年由外婆和亲戚们历尽曲折保存下来的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如不进行抢救性整理,恐怕再也难以重现天日公之于世。于是他们又合计编辑一部《骄杨画册》,以真实的影像资料全面展示开慧奶奶光荣而短暂的人生。

11月6日,母亲又带领我们全家提前回到板仓,参加奶奶杨开慧九十周年诞辰、牺牲六十周年纪念暨杨开慧塑像落成典礼。

下午3时,开慧奶奶的塑像落成典礼正式开始。雄壮的国歌穿过雨层云,清脆的鞭炮声回荡在花团锦簇的棉花山上。我们全家在湖南省党政负责同志及各界人士的陪同下,上前轻轻拉开红绸,奶奶那尊冰洁玉清的全身汉白玉塑像展露出来了。随着数百只和平鸽振翮翱翔,霎时风歇雨止,蓝天洞开,长长的五色光柱照亮了披上盛装的棉花坡……

父亲和母亲给奶奶献上了一册图文并茂、油墨飘香的《骄杨画册》。

我给敬爱的奶奶献上了《便是寻常百姓家》这篇稚嫩而充满真情的文章,此时我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三年级学生了。

父亲和母亲还给奶奶当年读书的杨公庙小学捐献了一批电脑和学习用品。

入夜,母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铺开稿纸,于是一篇充满真情的散文涌向笔端:

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六十年老了一代人。但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您好年轻啊!您依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

六十年前,罪恶的反动派一声枪响,残酷地中止了妈妈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从此,爸爸过早地痛失了“骄杨”,孩子们过早地痛失了母亲,党过早地痛失了自己的战士,人民过早地痛失了亲爱的霞姑娘!

爸爸因“失”之痛,才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样沉重的句子,才留下“女子革命丧其元,焉得不骄”的赞语,才谱下《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及至世界,谁都知道,“骄杨”就是您!六十年代初,我们请求爸爸把《蝶恋花》写给我们的时候,爸爸提笔把“我失骄杨”写成了“我失杨花”,我们以为是他老人家的笔误,可爸爸缓缓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原来,爸爸并非无意写成。当时,我们从爸爸凝望着窗外的眼神里,似乎看到杨花似雪,纷纷扬扬于春天的绿海之上,弥漫于无限江山之间……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那么早,当鲁迅先生用阿Q为时代写真之际,亲爱的妈妈,您,一个有名望的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教养良好的少女,勇敢地与一位最清醒、最睿智的农民的儿子,一个革命的先驱者同步,结成“人间知己”。在那魑魅横行浓云低垂的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边,永远留下了您与爸爸作为战友并肩前行的足迹。亲爱的妈妈,想起您,就很自然地想到灯火,在清水塘,在都府堤,在望麓园……总是您为父亲点燃那通宵不灭的灯火,从渐渐明亮的光晕中您轻轻退出,让父亲伏案疾书。您悄悄地沏茶,悄悄地一次次热好饭菜,悄悄地缝补衣服,悄悄地烧红炭火,悄悄地在窗外门内倾听着深更半夜里任何一点可疑的响动。在东方欲晓的时候,父亲得以搁笔,您又悄悄把父亲写有“定稿”字样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誊清……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中就凝结了妈妈的心血!无论是在上海、长沙、韶山,或是广州、武汉,多少个日日夜夜,窗前灯光明明灭灭,亲爱的妈妈,您都在父亲身边盼望和迎接黎明,一直到您在板仓与父亲分别。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您和爸爸的永诀,再也没能够“重比翼,和云翥”!那是“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的日子,您在《偶感》一诗中,“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牵挂的是“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您突然发现曾经是稔熟的一切忽然生疏了,隔绝了!

父亲的足疾本应由您侍候、治疗,寒衣本应由您来置备、缝补,多么可怕!您从此再也无法事必躬亲了。留给您的只有欲哭无声的痛苦思恋和一日三秋的无尽忧心!从新近发现的您牺牲那年密藏在墙壁里的手稿中,我们才真切地体味出您对爸爸的挚爱是怎样地催人泪下!最后,在昏惨惨的大牢里,敌人在您身上试过他们的皮鞭、压杠、老虎凳、竹签子的威力,我们在六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都不寒而栗,但您柔弱的女儿身都挺过来了。敌人又对您进行利诱:“只要你声明与毛泽东离婚,就可以获得自由。”但这个“只要”所及,却是您节操和信念的全部!在生与死、灵与肉最惊心动魄的抗争中,您又胜利了。“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就是您的响亮回答!亲爱的妈妈,您用鲜血写出了一首远胜于《上邪》的诗章,用最后的生命,高歌出了一首对爸爸忠贞不渝的爱情绝唱!敌人在妈妈面前,以彻底失败告终。我们的爸爸却失去了他亲爱的夫人、有力的助手和忠诚的战友。“我失骄杨”的悲哀和缅怀之情,也笼罩了他的一生。爸爸一生以事业为重,他酷爱写诗,但由于工作繁忙,所写的诗词数量有限,且大都是有关革命斗争重大事件或重大主题的,涉及个人生活事件的极少。但据我们所知,为您留下的词章就不下三首之多。爸爸对您的爱,对您的怀念之情,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妈妈,你正值英年走了,孩子们却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失去了温暖的家庭。曾记得,妈妈追随爸爸,奔走革命,孩子们几岁里便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也没有哪一刻离开过妈妈怀抱的温馨。即使妈妈白天黑夜协助爸爸抄写文稿,孩子们也在妈妈用脚踏动的摇篮里酣睡,睡梦也荡漾在母爱的小河中……即使在大牢中死去活来的间隙里,妈妈也承担着母亲的天职,在那黑暗中给岸英哥哥讲光明的故事,用血肉模糊的手把着他的小手教他写字……若不是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三弟兄怎会在上海滩流浪?若不是失去了亲爱的妈妈,岸龙怎会早夭,岸青怎会落个用终身痛苦也弥合不了的创伤?难怪爸爸曾对我们说:你们的妈妈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啊!爸爸完全能想象到革命者和母亲集于一身的您,在最后的日子里的极度艰难和精神上的无比强大。您是那么坚定地跨进了永生之门。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就在妈妈获得永生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却失去了自己的女儿。您是板仓的红霞,在您的生前身后,乡亲们都称您为“霞姑娘”,在深情地讲述着您的娴静、高雅、端庄、善良。您从小热爱劳动,洗衣做饭,挑水砍柴,样样都能做。农忙时节,还经常帮助乡亲邻里晒谷晒草。板仓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您勤劳的足迹和身影。您生前的日子是那么短暂,但您一直都在奉献。您救助过多少孤寡老人,东家送粮、西家送衣。在黄鹤楼下,您领头凑钱为一位老婆婆安葬早夭的儿子。在清水塘边,您和外婆熬夜灯下,给两个女青年的夹衣里絮上了温暖的棉花。毫无疑问,您给予爸爸的最多,因为您知道爸爸奋斗和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拯救一时一地的饥寒交迫,而将是泽被华夏!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妈妈以鲜血和生命为党赢得了光荣,我们的党却失去了自己的英雄战士。早在五四运动刚过的长沙,妈妈您——一个毅然剪去长发的少女,蔑视着封建卫道士们“男不男,女不女”的嘲讽,昂首挺胸走进了帝国主义开办的教会学校,拒绝礼拜上帝而率队冲决校门,走上街头向旧世界示威。在《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中,您把自己的革命思考像火炬一样掷向黑暗。早在爸爸从事建党活动而经费奇缺的时候,您不顾家庭经济困难,毅然动员外婆,把外公去世时亲友送的一笔奠仪费,捐作了建党活动经费。这年您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湖南发展的第一批团员,次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您就成了最早的党员之一。随后,您长期担任党的机要工作和交通联络工作,无论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中,从未出过半点儿差错。直到您在板仓坚持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您仍在杨柳坡、象牙山等地秘密召开会议,商讨赤手空拳夺取敌人枪支的计划,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爸爸在接见您的堂妹杨开英的时候,曾高度赞许说:“你霞姐那时是赞成武装斗争的。”在牢狱里,亲爱的妈妈,那时历史赋予您的使命就是在酷刑中守口如瓶。每当您从昏迷中醒来,回答敌人的还是那么一句话:“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我什么都不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您留下的遗言仍是:“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要作俗人之举。”“牺牲我小,成功我大。”任何人都会面临“我小”、“我大”的抉择,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哪怕二十九岁就牺牲了所钟爱的一切,也要使党的事业分毫无损!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今年初春,老家长沙县的乡亲们首倡捐资修建您的汉白玉雕像,这一义举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多少事例,令我们感奋不已。从老红军到工人、农民,从书画家到中小学生,大家怀着对您的深切崇敬与缅怀之情,集腋成裘,为您建造塑像和整修陵园。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及中央的大力支持。当然,您的儿女和乡亲们都知道,您的丰碑早在六十年前已用您的壮举,在千千万万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来了。我们也知道,无论我们怎么精心雕塑都无法完全再现您的奕奕神采。我们还知道,也许这与您六十年前的初衷相悖。但我们实在想看见您啊!这是我们的一桩心愿。一桩既神圣又亲切的心愿。妈妈,亲爱的妈妈,塑像将永远矗立在板仓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矗立在乡亲们中间,与乡亲们朝夕与共……

您仍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青春与朝气与您同在,青山与绿水与您共存……

亲爱的妈妈,二十九岁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母亲写完了这篇《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觉得余音未尽,提笔又深情地写了一篇《站在妈妈的塑像前》,记录下了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的动人篇章。后来,父亲和母亲还捐资为奶奶家乡一条柏油路的修建做了贡献……

1992年,母亲又摆开了第二个创作战场,她与薛启亮开始主编《我们的父辈丛书》。

这一年,军事科学院也适当地调整了母亲分管的具体工作,以便给她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配合中央和湖南有关部门全力完成好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由此,母亲进入了她人生最忙碌也是文学创作生涯最高产的阶段。

1993年,韶山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国家出资维修并新建了爷爷当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旧址毛震公祠、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文物仓库,这五大场所成为韶山烈士陵园的永久性建筑。

1993年9月,母亲的新作《秋思——纪念父亲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她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写道:

一年一度秋风劲,今又金秋。

房前枝头的柿子成熟了,由绿变黄变红,果熟蒂落,晶莹剔透,或观赏,或享用,情趣如饴。而生长果实的树干、树枝却枯黄叶落,一派萧索。待来年春风一度,当又是生机勃勃了。

秋风在大地上久久徘徊……叶落使人惆怅,秋风带去思念……

我们的父亲毛泽东能够给历史留下的,无论是悲壮或是辉煌,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误,都是人类最异彩的瞬间。

父亲逝世已十七个年头了,每年的9月9日,当朝霞刚刚染红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尖顶,我们便携儿子新宇来到父亲安息的地方,向父亲的遗体深深地三鞠躬,寄托无限的哀思。

我们也时常翻开那容纳人民心声的留言簿。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是民族的一面光辉旗帜。

一位普通市民写道:毛主席永远是属于人民的。

父亲来自人民,父亲属于人民,父亲和人民共命运……

1993年10月,由父亲和母亲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系列丛书三十二册,终于由海南出版社等五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江泽民同志为丛书写下题词:

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杨尚昆同志在序言中写道:

为了编好这套丛书,并保证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能够同读者见面,毛岸青、邵华同志用两年多的时间,到全国十余省市,在毛泽东成长、战斗、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材料,为丛书的编写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和描写毛泽东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记述毛泽东的生平业绩,研究毛泽东思想,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以真实的情感与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记述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的本来面目。在这方面,《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的编写者作了很大的努力。我很高兴地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母亲和父亲在出版时写下了《我们心中的话》:

父亲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到来了。蓦然回首,时光竟已流逝了整整一个世纪,怎不令人感慨万千!父亲是一位伟人。他出生在我们民族那个充满贫弱与战乱、任人凌辱与践踏的年代。正是在这个历史年代,父亲以天下为己任,倾其毕生,力挽狂澜,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搬掉了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父亲属于中华民族,属于全世界,也属于我们。自从他离开我们之后,他那慈祥的面容总是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热切的话语总是萦绕在我们耳边。常常,在睡梦中,我们被自己呼喊“爸爸”的声音惊醒。每及此时,我们多么希望把对父亲的崇敬、热爱和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同广大读者见面了,终于实现了我们的夙愿,也算是我们献给父亲百年诞辰的一份小小的礼物吧!

12月,母亲与薛启亮合著的《我们的父辈》丛书也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外婆创作的三十六万字的《踏遍青山——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回忆录》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时引起抢购风。

12月,母亲的两篇散文《慈父?严师?最可亲近的人》和《无尽的思念》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收到群众寄往“北京”、“中南海”的邮件每天有几大筐,其中有文学作品、书法绘画、工艺制作、历史资料,许多读者索要母亲的照片、题词、签字、回信。人们纷纷称赞她说的是毛家人的话,唱的是老百姓心中的歌,不愧为革命烈士的好后代、毛泽东选中的好儿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春天是让人陶醉的,而冬天是萧索,但在民心所向的1993年冬天,却依然涌动着滚滚春汛!

12月2日,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程允贤设计的、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名的、南京晨光机器厂制作的通高10.1米、重3.7吨的爷爷的铜像,从南京启运,12月6日到达韶山,数十万群众自发地形成了长达几十公里的欢迎队伍。人的海洋、鞭炮的海洋、欢呼的海洋、热爱的海洋,一起簇拥着爷爷的铜像回到韶山。久雨的韶山天空湛蓝,隆冬的韶山杜鹃花反季节傲霜开放!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2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曾庆红等领导同志陪同下,专程来到韶山为爷爷的铜像揭幕。10时20分,在现场以及电视机前亿万军民的殷殷注目下,江总书记走到铜像下面,亲手缓缓拉动红色幕布。当幕布降落到爷爷铜像手臂处时,天空刹那间顿现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象,这一神奇的画面,随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迅速传遍全世界。

江泽民总书记十分关心我们全家人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情况,在多种场合亲切勉励我们继承领袖遗志,保持领袖家风,在带头学习、实践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上再接再厉,把爷爷身体力行的艰苦奋斗、言行一致的光辉品质一代一代传下去。江泽民同志在铜像揭幕仪式之后,接见了毛泽东亲属以及部分老同志代表,给予了亲切的关怀。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通神。”同日,总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用一百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镌刻着爷爷一百首诗词的‘毛泽东诗词碑林’向世人开放。碑林出口处耸立着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爷爷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那篇《七律?到韶山》。巨碑长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爷爷的诞辰、寿世和忌日,规模为全国之最。

同日,全国唯一的毛泽东图书馆在韶山奠基。

12月2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以爷爷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正是“彩云长在有新天”。

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年间,中国人民在屈辱中逆势崛起;从1893年到1993年的百年间,中华民族在自强中更上层楼!

母亲一直在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但更重要的是,母亲更是通过自己的表现,把毛氏家风展现出来。研究毛泽东思想,母亲未必是权威,但她要让世人从她身上看到我们毛家的家风。

在宣传方面,母亲强调“真实”二字,她希望别人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杨开慧,一个真实的毛岸英。她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已经成为名篇被人传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