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向毛泽东学习什么

2014年01月03日13:2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原标题:向毛泽东学习什么

向毛泽东学百姓情怀

中央苏区时期的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问题。他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他特别强调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强盛和百姓的幸福,是毛泽东毕生的理想与心愿。为此,毛泽东一生心系百姓、相信百姓、依靠百姓,百姓的苦与乐、悲与喜、荣与辱,都令他魂牵梦萦、倾尽心血。

谢春涛说,作为党、军队、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都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民众、以民为师,把人民当作上帝。

“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这是毛泽东在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郑洞国时,就他“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的提问作出的回答。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天,翻开《毛泽东选集》,可以看到其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社会调查”和“访贫问苦”的内容开篇,这并非偶然。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广大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生活与求翻身、盼解放的强烈愿望后,才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与孙中山等许多革命先行者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找到了革命真正应该依靠的力量——广大工农百姓,并在此基础上和他们融为一体,时时体现着其扎根民众、情系百姓的历史情缘,依靠群众、以民为师的深邃智慧,立足苍生、鱼水情深的博大情怀,质朴无华、终生不变的百姓特质。

在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思考解决中国革命的出路和基本问题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建立并逐步发展成熟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

谢春涛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不到30年的时间内,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并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怎样深入工农群众、关心百姓疾苦、切实为民服务,就成为毛泽东终生关注、思考、实践、探索的核心和焦点。而今,我们党担负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任务,向毛泽东学习百姓情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不尽的毛泽东

在井冈山时期,在黄洋界的荷树下,原来有一块小草坪,每当毛泽东和战士们挑着粮食从宁冈登上黄洋界在草坪上歇脚的时候,战士们总是喜欢围坐在毛泽东身边听他讲革命道理。有一次,他问战士,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的战士回答说:“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面对现实、回顾历史、预见未来的一生。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着眼长远,都对革命和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过科学预见。这些科学预见,作为行动的先导,一次又一次使中国人民看清了前进的方向。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改变了中国”,谢春涛说,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评价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谢春涛说,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要有科学的态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并不回避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我们党在改正他晚年的错误、开辟新的正确道路的同时,确认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确认他的错误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一件要永远坚持的大事。

“在今天,我们看待毛泽东首先就要抛开个人私念,要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要真正站在国家、民族、群众的立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谢春涛说,要尊重毛泽东,更要全面、历史地学习毛泽东。

在他编撰的《向毛泽东学习》一书中,大量鲜活生动的史实勾勒出14个应该向毛泽东学习的方面,包括战略思想、世界眼光、哲学头脑、调查研究、读书学习、政策策略、工作方法、统战艺术、军事才能、知人善任、廉洁奉公、百姓情怀、写诗作文、人格魅力等。

例如,要向毛泽东学战略思维。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他善于从长远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见;他也善于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部署,绝不因小失大;他还善于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最大程度地为中华民族赢得利益;

要向毛泽东学世界眼光。少年时代,他熟读世界英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青年时代,他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延安时期,他主动与外国友人交流,向外部世界介绍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他顺应世界局势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要向毛泽东学哲学头脑。作为举世公认的思想家,毛泽东酷爱哲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国家建设生涯中,他善于运用哲学这一思想武器,凡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辩证分析事物,抓住主要矛盾,成功解决问题。他的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接上地气,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要向毛泽东学调查研究。毛泽东既重视书本知识,也注重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他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留下了关于调查研究的丰富论述。正是靠着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有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深刻把握;

要向毛泽东学政策策略。毛泽东认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他撰写了《论政策》等一系列文章,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政策策略;

要向毛泽东学工作方法。无论做何种工作,毛泽东都非常讲究方法。他曾形象地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过河”即工作任务往往因时因地而不同,而“桥或船的问题”即工作方法往往具有超时空的示范作用;

要向毛泽东学知人善任。毛泽东把“用干部”作为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他曾称赞过唐朝的武则天,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其实,这也是他的夫子自道,是他个人对“用干部”的科学总结,等等。

“或许书中的14个方面并没有全部概括出毛泽东值得学习之处。但无疑,这些都是需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哪怕学到十之一二,也将受益无穷”,谢春涛最后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袁元 实习生 申唯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