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面对美帝国主义的肆意挑衅,面对“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的现实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上演了一场场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打怕了对手,打硬了自身,打出了士气、尊严和威望,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多年后,一个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一个曾在隐蔽指挥战线工作过的军人,以自己的特殊视角和亲身经历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永不磨灭的记忆,引领我们的思绪飘向那惊心动魄的岁月、目光聚焦那战火纷飞的沙场,去体会战争的血与火,感受机要工作者的忠诚与奉献,感悟人民志愿军的顽强与坚韧。
捧读南京军区原政委方祖岐所著的《在隐蔽指挥战线上——一个机要工作者回忆抗美援朝战争》,内心那种冰与火碰撞升腾的感觉,是阅读别的书时无法体会的。读的是史实,走近的是隐蔽指挥战线的战斗生活,感受的是“最可爱的人”的可亲可爱可敬,强化的是能打胜仗、保家卫国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崭新视角:隐蔽指挥战线的战争经历
机要工作是党的咽喉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战场上,机要工作是隐蔽指挥的重要手段。正如作者所言:机要工作者,不参与指挥决策,却知道决策的结果;不参加冲锋陷阵,却知道作战的过程;没有人向我们通报情况,却能“早知道”。巧合的是,作者从事机要工作的时间,也是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后的经历。这造就了本书鲜明的特色:视角新颖独特。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史实的著作、文章数不胜数,有亲历者的传记、有军旅作家的小说、有战地记者的纪实,等等,但鲜有机要工作者的身影。本书以隐蔽指挥战线的视角来回顾、重温、叙述那段历史,可以说是弥补了这一遗憾。内容引人入胜。作者从政治审查、入队学习,到业务训练、战场收发密码电报,披露了机要工作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林林总总,为我们揭开了机要工作的神秘面纱。史料原始翔实。机要人员与战争全局及重大战役、战斗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掌握作战的有关电文、命令、战报等核心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而当年的机密有些已经不再有保密价值,顺理成章地成了本书的史料基础,并且不少史料是首次见诸读者,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看点”和史实性科学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