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人人都要有烧铺草的决心”

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决策的形成始末

2014年01月15日09:01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人人都要有烧铺草的决心”

双堆集战场一角

中野某部向被围困的黄维兵团发起进攻

习主席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

65年前胜利结束的淮海战役,我军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60万完胜80万的世界战争奇迹,最终实现中央军委在淮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战略决心,正是与英勇顽强、敢打必胜、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分不开的。

而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更是实实在在地啃了一把“硬骨头”。

——编 者

淮海大决战,战场位于黄淮平原,豫、皖、苏、鲁四省交界之地。这里,地形开阔,交通线纵横交错。南北有天津至上海的津浦铁路,东西有郑州至徐州的陇海铁路。两条大动脉之交汇点徐州,为其中心。蒋介石欲以80万的庞大兵力,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守住中原,屏障南京。

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的积极建议下,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由华野、中野和华东、中原军区等部队共23个纵队60万人参加淮海决战,并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基本解决。

1948年11月6日,一场震撼世界、足以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在黄淮地区打响。解放军各路大军按既定部署发起猛烈攻势,至22日,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全歼黄百韬兵团,切断了徐蚌线,形成了包围徐州、兵临江淮之势,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这时,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上还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黄维等6个兵团,其中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30万人统归杜聿明指挥;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由原“绥靖”部队改编而来;再就是黄维兵团,是蒋介石手里的一张“王牌”。淮海战役下一步作战指向何处,下一记重拳,应该打在谁的身上,就成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考虑的重点。

其实,早在黄百韬兵团行将覆灭之际,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曾设想下一步的主要作战方向是以华野主力诱歼由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数个师,将该敌打得不能动弹,然后再看形势,或继续打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再打徐州,或先打徐州,再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同时以中野和华野一部钳制黄维兵团等援敌。

19日,中野领导人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研究战场情况后认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已相当疲劳,“刀锋似已略形钝挫”,如不休整,接着打兵力最多、战斗力也较强的杜聿明集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是杂牌军,与蒋介石有矛盾,士气低落,只求自保,暂时不用打。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虽气势汹汹,但远道而来,孤军冒进,后方补给线又被我军切断,实力也不如杜集团,必打而且可以打。但是,黄维兵团也是一块最硬也最难啃的“骨头”。该兵团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军和第四快速纵队,共12万人。其中,第十八军(即整编第十一师)号称国民党军的“一等精锐”。第十八军更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其兵力之多,装备之现代化,工事之坚固,抵抗之顽强,对中野将士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

对于两军作战,《孙子兵法》提出了一条基本原则:“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要兵力相等才能战,两倍于敌才能分兵合击,五倍于敌才能直接进攻,十倍于敌才能围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