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独具一格的精彩呈现--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科学预见》观后

2014年01月26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独具一格的精彩呈现

“新阐述”——多角度观照历史事件以求解预见的科学性

在毛泽东的科学预见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无疑是最具战略眼光的独创之举。历史事实证明,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创造。

面对毛泽东这一令人耳熟能详的“科学预见”,如何进行形象解读呢?该片的编导者们在第一集《独立寒秋》中,以摄制组的实地实景拍摄,专家、学者、教授的多角度阐述,解说员声情并茂的线索引领,为观众展示出一幕幕情景与事理交融、预见与结果印证的感人场景。如,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何以能在井冈山站住脚?中国革命为什么不能照搬俄国革命在大城市推动“工人运动”的成功经验,而是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前无古人的崭新道路?……围绕毛泽东的科学预见,一连串涉及中国革命成败的问题,在一个个镜头的立体呈现中,渐次推进,形象展示,使曾经深奥的革命道理,变得深入浅出,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去感同身受地回味伟人洞察风云预见未来的革命风采。

多角度观照历史事件,多方面求解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是这部纪录片的一大特色。编导者摒弃一家之言,让专家学者,以及革命后代、外国作家纷纷出镜,各抒己见,既有理有据,又绵密细致地阐述专家们对毛泽东预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心得体会,使广大观众从内心深处真切认识到毛泽东预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新素材”——鲜为人知的素材挖掘营造引人入胜的看点

纪录片靠真实影像说话。该片《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挖掘鲜为人知的素材,营造引人入胜的看点。

比如,在第二集《打破宿命》中,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切入,又从“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引出1935年5月,发生在大渡河边那场惨烈的战斗。蒋介石要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而毛泽东则以超凡的气度作出预见;石达开没走通的路,我们红军一定要走下去。接下来,编导紧紧围绕敌我双方如何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故事演绎,通过解说、采访、现场同期、战斗图例等素材的交织运用,将太平军与红军的军事实力、行军时间、当时气候等进行对比,历史的惊人相似能否圆了蒋介石的美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时,从中央军委的驻地泸沽镇到大渡河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经越西到大树堡渡口,这是一条平坦大道;另一条是经过冕宁彝族地区到安顺场渡口,这是一条崎岖险道,也是当年石达开走过的老路。蒋介石料定毛泽东不会重蹈石达开的覆辙,而毛泽东却偏要走石达开的老路,结果成功创造了“强渡大渡河”这个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例。

剧中,编导们围绕毛泽东的预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科学研判,通过专家、学者的史料考证和理论研究,对预见之神奇进行深度解读。

统观8集文献纪录片,像这样细致呈现毛泽东科学预见的精妙之处比比皆是。如,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必胜”的预见、苏德之战“苏联红军必胜”的预见、解放战争初期“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的预见等等,无不通过一串串鲜活的素材和深刻的解读,印证出毛泽东做出的预见所蕴含的科学性,作为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科学预见》于深情回溯中无疑带给观众诸多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余彦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