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空战英雄张明生:白市驿机场曾以他的名字命名

唐学锋

2014年02月18日08: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归德空战:从3000米坠至500米

“二一八”武汉大空战后不久,张明生所在的空军部队奉命调往河南前线,支援正在进行徐州会战的陆军。

1938年4月7日凌晨,中国军队向驻守在台儿庄的日军发起总攻,日军溃不成军,其残部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历经月余的台儿庄战役结束。

4月9日,张明生所在中队奉命攻击南下增援的日军。当飞临敌军阵地上空时,张明生见战区上空无敌机踪影,便单机脱离队伍,对敌进行低空扫射,眼看着敌人狼狈逃窜,他才心满意足地返回编队。这种离队独行的行为虽然英勇,但也危险,因为在落单中一旦遭遇敌机,就很容易受到致命攻击。张明生敢于单刀赴会,与他长期在足球队担任前锋的性格有关。

张明生所在的中队完成任务,返回归德(今河南商丘)机场,喘息未定,便遇敌机来袭。大家又立刻升空迎敌,敌机见我军已有准备,便偷偷逃跑了。我空军勇士在天空中徘徊良久,直到敌机远去,才降下地面来。

由于日军多次遭到我空军打击,敌陆军航空队不得不加大对我空军的作战力度。4月10日,中日空军便在归德上空展开了一场大空战。

当天,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22、23中队18架E-16飞机组成第1、第2梯队,第三大队林佐副大队长率领第7、8中队的9架E-15飞机为第3梯队,掩护从河南周家口起飞的轰炸机部队前往鲁南泽县、枣庄轰炸日军。当我机群完成任务,在返航途中,发现有大队敌机迎面而至。敌人显然是知道我后方空虚,就乘机而入,打算趁我机燃油已不多,不能支撑多久,以逸待劳围歼我空军。

第四大队第22、23中队的飞机分为高、中、低三层队形,张明生的飞机在第二层。见敌机群越来越近,张明生按捺不住了,立刻加速,第一个向迎面而来的敌机冲过去。他再一次使出足球前锋的那股劲头,率领全队向敌机猛冲。

于是,1架对1架,所有的我机和敌机,各自找着对手,忽上忽下,追逐、翻滚、爬升……一场空中大战便展开了。

时间,定格在1938年4月10日12点30分;地点,是归德附近的上空。

林佐率领的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第7、8中队早在10分钟前,已在归德以东的马牧集(今虞城)上空与敌机遭遇,并发生空战。

张明生紧盯着1架敌机,渐渐缩短两者的距离,在敌机企图转弯脱离的瞬间,即刻开火,敌机头开始冒烟。张明生正准备加速冲上去,将面前这架敌机当场击落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飞机上空有2架敌机,其中1架正自上而下向自己俯冲而来。他只好放弃前面的这架已被他击伤的敌机,转而与来袭的敌机缠斗。但不幸的是,由于发现已晚,来不及摆脱这架敌机的追逐和攻击,飞机就被击中了,出现可怕的“尾旋”,从3000米的高空直向下面坠去。

敌机见把张明生的飞机打了下去,便回头飞走了。张明生在一阵昏眩中惊醒过来,虽然倒悬着身体,但神智还清醒。他操纵着平衡器,挣扎着试图将飞机机头拉起来,但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飞机从3000米高空旋转下坠,快要跌到1000米了,张明生还不准备跳伞,他不想放弃,舍不得这架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飞机。此刻,他无意中手触到了油门,发现油门还开着,便扭闭油门,再使劲将平衡器一扳,居然让飞机恢复了平衡。

张明生终于松了口气,将飞机飞平稳,身体坐正。这时,他才有机会看清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自己距地面仅有500米,飞机还在下坠,油箱仍在冒烟,而下面是一片麦田。他决定冒着飞机可能爆炸的危险,关闭电门和油门,将飞机侧滑下去,飘落于地。

迫降后,张明生跳下飞机,感觉自己身体还完好。他迅速将飞机检查了一遍,发现飞机的机头中了20多弹,发动机的护板被爆炸弹打了一个洞,油箱上弹痕累累,幸而无一穿透,否则早已爆燃了。发动机上的排气管中了2弹,润滑油流出,燃烧冒火,所以机头不断冒黑烟。飞机创伤很多,但仍然可用。

飞机降落的地方是归德附近的一个村落,交通不便,没有军警。此时,飞机旁边已积聚了不少村民围观,有的还在飞机旁边吸烟。这使张明生十分担心,他既担心漏油的飞机会被引爆,又担心空战没有结束,被敌机发现后,会引来敌机的攻击,伤及无辜百姓,遂决定再次冒险将飞机飞回基地。

他成功了!张明生将这架番号为2202号的重伤飞机安全地飞回归德机场,创造了中国空军史上的一个奇迹。

此役,我空军击落敌机5架,自己损失4架,受伤8架,飞行员孙金鉴(第四大队)、梁志航(第三大队)阵亡。

重庆上空为国捐躯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后撤,驻守重庆广阳坝、四川梁山(现梁平)机场,担任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地区的空防任务。

在1938年10月-1939年5月这段时间内,中日空军都在重新调整、补充、布署和训练部队,为即将到来的空中大战作准备。由于战事没有前一段时间那么频繁,张明生将一家9口从武汉迁到重庆的江北地区,有了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他曾利用休假日,带他的弟弟到码头搭船进城看电影。电影刚开演,敌机来袭的警报就拉响了,他们跑到外面,由于没有防空洞,就躲到了水泥建筑物的下面。张明生对弟弟说:“今天要是留在部队多好,我可以升空痛击敌人。”此情景让他的弟弟终生难忘。

那天,电影未看成,张明生带着弟弟回家,一路上兄弟俩谁也没有说话,但心中都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怒火。

1939年5月3日,驻守武汉地区的日军海军航空队第一空袭部队,出动第13航空队两个中队的21架飞机和第14航空队3个中队的24架飞机,空袭重庆。

12点30分,驻守广阳坝的中国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飞机升空布阵。中国空军分3个编队依次升空,第1编队由第四大队大队长董明德率领,他第一个驾机升空;第2编队由第五大队的飞机组成;第3编队由第4大队的中队长郑少愚带队。

13点10分,郑少愚编队发现了敌机群。当时,敌机队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18架飞机,下层27架飞机。郑少愚的编队在敌机群正前方,但高度略低于敌机群,处于不利位置。可此时敌机群已迫近市区,准备投弹,形势十分危急。郑少愚立刻下令“对头攻击”,整个编队呈一字形散开,以15度仰角向敌机群猛烈开火。

郑少愚编队发起攻击后,我第1、2编队飞机也发现敌机群,加入战斗。这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双方参战飞机达到82架之多。其中中国空军参战飞机为37架(第四大队25架、第五大队12架),日本空军参战飞机为45架。

武汉、重庆的空中航线距离约780公里。当时的战斗机续航能力有限,敌机却使用了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这种原本用于海上远距离作战的飞机。这种飞机不仅可以悬挂炸弹,作为轰炸机使用,且自身配置的火力也极强,可参加空中格斗。若该机按良好的编队飞行,各机之间形成的交叉火网可以有效抵御来自空中各个方向的攻击。

中国空军的3个编队向敌机群发起队形攻击后,并没有打乱敌机队形,反而未能保持自己的队形,只得依靠单机与敌机群作战。

眼看着敌机投弹在地面上升起一朵朵光烟,已升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21中队中尉副队长的张明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冒着敌机群密集的火网,向敌阵冲去……

张明生所驾驶的飞机被敌机火力击中,但他并没有马上跳伞,直至油箱爆炸,他全身着火,才跳伞而下,着地时已身负重伤。当地百姓以为他是日本人,捡起鹅卵石打他,他只能用微弱的声音叫着:“我是中国飞行员,我是中国飞行员。”张明生在江边坚硬的鹅卵石上躺了4个小时,才被赶到的一个韩姓警官找人把他抬到南岸的医院救治。

消息传来,张明生的父亲抱起张明生两岁的儿子张国欣就去了江边。当船家听说老人家是当天空战英雄的父亲时,深为感动,立即驾船将他们送过江。

父亲看到张明生时,张明生已是全身缠着纱布,张明生断断续续地向父亲讲述了空战及跳伞的经过。他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早一点跳伞?他回答:“我们的飞机来之不易,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把飞机保住,可是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飞机还是没有保住。”张明生的父亲听到这里心如刀绞,对他说:“明生,你尽力了,我知道你尽力了!”

1939年5月4日上午,张明生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牺牲。

“五三”重庆大空战,中国空军给来袭的日本空军狠狠一击,当场击落敌机两架,来袭的敌机没有一架是完整地飞回去的,全部中弹。而我空军除张明生外,张哲阵亡,龚业悌、林耀负伤跳伞。我参战飞机亦弹痕累累,其中1架飞机竟发现有69个弹洞。可见当时双方空战之激烈。

张明生、张哲牺牲后,其遗体葬于重庆空军坟。抗战胜利后,南京航空烈士墓亦为他们树立了墓碑,以纪念他们,供后人瞻仰。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