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开国英雄中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的王凤江烈士
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血战武家小庙英雄王凤江的战斗剪影》,使这位战斗英雄在全国闻名遐迩。
王凤江,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热辽军区第三师第十旅战士、战斗组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班长、副排长、排长。
1948年秋,武家小庙的战斗打响了。武家小庙虽说只是距义县城百余米的一座只有四户人家的村落,却是通往城里的必经之地。方圆50米内,密密麻麻的20多个地堡构成三道防线。地堡之前有梅花桩、电网、地雷、鹿寨、陷脚坑、绊马索、深壕等障碍物。左右两侧的地堡群和城头上敌人的火力,可以将武家小庙交织成一片无缝的火网。面对着国民党军两个营的兵力,十连奉命夺下武家小庙,王凤江的步枪一班担负着这次战斗最前沿的爆破任务。
这是一场血战。王凤江贴着墙前边,接近了敌人第三道地堡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线。十连伤亡惨重,连长在刚接近第一道地堡时就牺牲了,连里的两个机枪班,只剩下两挺机枪还能射击。七个排级干部有六个牺牲了,一个受了重伤。王凤江临时当起了指挥员。
王凤江和战友们眼见第三道地堡近在百米以内,但敌人猛烈的火力打得武家小庙烟雾腾腾。他们坚持在第二道防线上,难以推进。时间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战斗继续了六个多钟头,王凤江望着身边的五班党员姜得有说:“要死,和连长死在一起。我是党员,我不怕死;是党员,跟我来!”说着,他拿起武器就向前冲。
姜得有立刻响应王凤江的号召:“我也不怕死,我跟着你走。”八班班长邢福山听见了王凤江的号召,激动地说:“我和你们一起并肩前进,我要在这次战斗中争取入党。”其他战士也积极响应王凤江的号召,拿起武器,跟着王凤江一起冲锋,占领了第三道地堡。
当这场血战结束的时候,十连只剩下了17个人,而固守武家小庙的500多个敌人,除了50多个逃跑以外,其余被歼。王凤江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夺取了武家小庙阵地。
第三天,攻城大军从这个立足点上,顺利地突进了义县城。
解放战争中,王凤江英勇作战,先后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1950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同年,他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七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2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
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