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关心人民 爱护人民

毛泽东与新疆人民心连心

刘向晖

2014年03月21日09: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发展经济,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做好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在1950年召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新疆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继续改造起义部队;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办好中苏通商、合作事业;改进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工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中共新疆地方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67页。)

1950年初,中苏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谈判期间,毛泽东非常关心新疆问题,他知道历史上新疆与苏联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特别指示新疆派人参加谈判。1950年1月31日,赛福鼎、邓力群等人从新疆来到莫斯科参加了有关新疆农牧业生产、矿业开采、贸易、文化教育等内容的谈判及相关协议的签订。中苏两国这些协议的签订,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后,加上起义部队和民族军,部队总人数达到20万人,年需军粮10万吨。驻疆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和“你们到新疆去的主要任务是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要求,决心通过开展大生产解决口粮问题。驻疆解放军将士在王震率领下,从1950年春开始,10余万人走出军营,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年7、8月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就吃上了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和肉食,达到了粮食物资的半自给,第二年就做到了粮食、油料、蔬菜、肉食的基本自给。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也为国家节省了大笔军费。

与此同时,部队兴修的水利设施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灌溉便利。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对此,毛泽东予以了高度赞扬,他说:“我王震部入疆,尚且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84页。)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部队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建设,他们节衣缩食,省出资金,先后建成了八一钢铁厂、苇湖梁发电厂、十月汽车修配厂、新疆七一棉纺厂、新疆水泥厂等一大批工矿企业,还集中力量架桥修路,整修或重修主干公路,恢复交通运输,保障各地物资交流。随着一大批工矿企业及建筑、运输业的建立,不仅改变了新疆经济落后的面目,也为新疆培养了第一代各族产业工人,结束了新疆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初步奠定了新疆现代化工业的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