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恽代英10年独身报亡妻

(湖北)朱纪新

2014年04月08日15: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致书亡妻,此情绵绵无绝期

为沈葆秀守灵半月后,恽代英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这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兑现对亡妻的承诺———面向广大贫穷妇女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要办工厂首先得有本钱,恽代英为筹集资金,在暑期开办了一个英文私塾(类似于现在的英语速成班),学生以13 至20 岁为主,每人每月收学费五元,他还拟定了详细的办学计划。

接下来恽代英又制定出开办“葆秀大工厂”的粗略规划:开办资金,“此工厂得基本金五十元以上即可渐求进行,但不必提明工厂之名”,“至得资金四五百元即可起始办工厂一矣,但成效未昭不用‘大’字”;经营范围“缝衣、织袜,乃至织布、造物、刺绣”;工厂的性质相当于“女子职业学校”,“不收学费且可膳宿,但规矩必严,既不与男子混,亦必使合卫生”;工厂的布置“悬葆秀像于大堂(车间)上,出品即以葆秀像为商标”;工厂的管理“最妙得葆秀之三妹主其事,而仲清与吾均能襄助为理”。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恽代英准备开办工厂的念头,其初衷固然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长久纪念已故的爱妻,但深层次里也有探索改良社会、实业救国的想法,以实现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固有的“强国梦”。

3月26日,好友黄负生夫妇请恽代英为他们的两个孩子取名,此事又勾起了恽代英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负生有意以其子教育将来托我之意”,“惜乎!葆秀往矣,不然吾将与之合力,谋吾自己儿女之教育”。两天后,恽代英写下了第二封《致葆秀书》。在这封信中,恽代英再一次强调了为报答妻子而“独身终老”的意愿,并提到了正在筹办“葆秀大工厂”:“吾为汝筹葆秀大工厂事,苟天假以缘,事非难成。”信的最后回忆了曾与妻子相约游览苏、杭一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吾前与汝约就业沪滨,得便必游苏杭名胜,今已不可得矣。抱冰堂(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位于武昌蛇山东部———笔者注)花又盛开,汝魂魄亦能一往游览耶……吾自号“永鳏痴郎”,我亦痴,汝亦痴。既痴于前矣,安容不遂终身痴乎!汝以吾言为然否?期间,虽有媒人不断上门作媒,但都被恽代英回绝。转眼间到了6 月3 日,恽代英第三次致信给亡妻以寄相思之情:葆秀赐鉴:别汝百日矣。吾终日碌碌似汝在时,然心中未尝不思卿。吾无福之人,不能终有有家之乐,又荒疏愚拙,使卿不免死于非时……闻卿在冥间尚不得安,未知信否?幽明路隔,惦念无似,惟愿安心忍守,吾等心如金石,终有相见之期。吾必不负卿,此心可矢天日,卿可不必多疑。前曾致二书于卿,未知收到否……有人为余说媒,余颇呈不悦之色而罢。现余镌“葆秀忠仆”图章,以见志,想此后应无以此等事相扰者也。

6 月底,恽代英毕业于中华大学文科。按照他之前的愿望,毕业后即去上海工作。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启程赴沪,中华大学的校长陈时、学监李式金于7 月2 日专程将恽代英请去谈话,要聘请他为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即校长)。虽然早就盼着毕业后走上社会,却没想到工作来得这样快,恽代英兴奋之下,当即便给葆秀写了第四封信,这是恽代英写给亡妻的最后一封信。虽然他心中仍不时萦回着对于沈葆秀的思念,但走上社会后的他实在是太忙了,既要处理一所中学的繁杂事务,又要和朋友们探讨改良教育、改良社会的种种途径,实在是无法分神悼念亡妻。直到沈葆秀逝世一周年时,恽代英才挤出时间用英文写了一篇悼念亡妻的日记,并由他的学生郑南宣、胡治熙翻译成中文:今天,我把我的爱妻悼念。去年的这一天,孩子刚呱呱落地,她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就阖上了双眼。是儿子销蚀了她宝贵的生命,也夺走了我半生的幸福。从我们的婚礼到她悄然逝去,我将永远把她怀念。10年之后,革命的爱情不期而至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胆识过人的恽代英被推到了武汉地区学生领袖的位置。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恽代英数次带领武汉大中学校的数千学生上街游行、发传单,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向反动当局公开宣战,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经过这次运动的洗礼,恽代英的世界观、婚姻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7 月6 日,他在回复朋友汪强的信时,称自己坚持独身的理由是“矫正世俗”,“主张恋爱自由,为人类(无论男女)解除一切束缚”。并在同年11 月所写的《彻底的研究》一文中说:“恋爱自由,无论是素质的恋爱,感情的恋爱,乃至盲目的恋爱,都应该有他的自由。”

转眼间到了1923 年8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选举恽代英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增补为中央委员。会议结束后,恽代英来到上海,与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这时的恽代英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每月都要为《中国青年》写几篇文章,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将革命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改变观念,树立救国救民的志向。当时,在《中国青年》的影响和指引下,全国无数热血青年走上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其中包括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沈葆英从小就十分敬佩二姐夫恽代英,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带领同学们在湖北都督府前静坐示威时,年仅14 岁的沈葆英就主动给他们送衣送饭。五四运动后,恽代英又让她到自己创办的利群书社送报打杂,到利群毛巾厂工作,以培养她奋发向上的精神。后来,沈葆英考进了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恽代英又将每期出版的《中国青年》寄给她,写信鼓励她投身于革命斗争。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沈葆英没有辜负恽代英的期望,她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当沈葆英将这个喜讯写信告诉恽代英时,恽代英心里非常高兴,立即回信鼓励她要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到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沈葆英感到自己和二姐夫之间在感情上靠得越来越近了,她反复读着他寄来的每一封信,期盼着能早一天见到阔别数年的恽代英。

1927 年1 月3 日,恽代英从上海坐轮船抵达武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参加筹建国民党中央军校(即黄埔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政治科的工作。

回到武汉后,恽代英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沈葆英,在二人双手紧握、四目对视的瞬间,相互的心思已坦露无遗。随后,他俩来到珞珈山沈葆秀的墓前,恽代英对着墓碑深深鞠了一躬说:“葆秀,你离开人间已有10 年,我为你守义也守了10 年,却是心甘情愿。我要让那些歧视、不守信义的人看看,人间还有真情在”,“今天,我已经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了,我党担负着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重任,我需要亲密的战友和革命伴侣。四妹已长大成人了,她也是个无产阶级战士了,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我希望她能和我并肩战斗。你九泉有灵,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心愿!”

1 月16 日,恽代英在位于武昌得胜桥的家中,与沈葆英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从此结束了长达10 年的独居生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