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早期是如何领导工人运动的?
2孙中山为什么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4中国共产党可以从大革命失败中获得哪些教训?
课间休息:
“中山舰事件”之谜
发生在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发现,“中山舰事件”并非由蒋介石一手策划,它的发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
3月18日下午,由上海开往广州的商轮被劫,停泊于黄浦江上游。该轮向黄埔军校求救,要求派卫兵及巡舰前往保护。这一偶发事件正中国民党右翼分子的下怀。当时,国民党右派不能容忍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和苏联顾问影响的增强,极想制造事端拆散广州的革命联盟。
于是,以广州的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欧阳格、王伯龄等人为主谋,一面诱使共产党人李之龙控制的中山舰出动,一面则密告蒋介石,说海军李之龙有异动,已出动中山舰要逮捕校长,夺取军火。此时的蒋虽因依靠苏联供应军械而仍然主张联俄,对共产党也时而表现出愿意合作的姿态,但在内心里,却早已滋生出强烈的不满,所以,正和“左倾”的汪精卫以及苏联顾问矛盾重重。得此消息,蒋惊怒交加,作出了后来众所周知的过激反应。
其实,据陈立夫在《成败之鉴》一书中的回忆,蒋得到这个消息的最初反应是整顿行装,准备离开广州,一走了之。就在蒋、陈驱车到达码头之前数分钟,陈立夫突然对蒋说:“校长,为什么我们一定得走?军事权在校长掌握之中,为什么我们不干一下?”陈立夫:《成败之鉴》,台湾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51-54页。这提问正是蒋介石犹豫不决之事,他听后似有所悟,马上吩咐司机开回寓所。3月20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幕。
后在审讯李之龙过程中,欧阳格、王柏龄等同谋陷害彻底败露。蒋将他们免职,并扣押虎门。4月14日,李之龙获释。
此事原委本应水落石出,但由于陈独秀、张国焘等认为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拒绝给他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致使李在1928年2月10日,在广州红花岗(今烈士陵园)英勇就义时,都还不是共产党员。
![]() |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