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随中央红军长征的五位文化名人

宗帅

2014年04月25日09: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色戏剧家、赤色歌舞明星”---李伯钊

李伯钊(1911—1985),四川重庆人。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9年与杨尚昆结婚,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西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等职,为苏区的文艺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曾改编、参与创作了《农奴》、《为谁牺牲》等话剧,与刘月华、石联星共同创作演出的《工人舞》、《红军舞》、《农民舞》、《国际歌舞》深受苏区军民的欢迎,是人们公认的“赤色歌舞明星”。长征时,先后任中央工作团团员、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干事。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受组织委派先后到红四、红二方面军帮助建立随军剧社。李伯钊是中共中央批准的随军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长征开始时被编入了中央纵队的干部休养连。在长征中,她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行军中负责宣传和鼓动工作,一到驻地,顾不上休息,就去教战士们唱歌、排练节目。打下遵义城后,她又带领宣传队演街头剧,教唱革命歌曲,写标语和贴传单。行军途中,她用歌声、口号给战友们加油鼓劲,她还积极筹办文艺训练班,培养文艺人才。她和陆定一合作编写出了《打骑兵歌》、《庆祝一、四方面军会合》等歌曲,深入人心,传唱一时。长征途中她曾三过草地,受到了被张国焘等分裂主义者开除党籍的不公正对待,她的长征之路比一般人整整多走了一年,她先后在三个方面军中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最后是跟随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结束长征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伯钊先后担任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校长、中央北方局文委委员兼宣传部科长、中央宣传部科长、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华北文联副主任等职。期间,曾创作话剧《母亲》、《老三》、《金花》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歌剧《长征》、话剧《北上》等。李伯钊长期从事戏剧教育和创作,是著名的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她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的剧作家。李伯钊在“文革”中也是历经劫难,身心备受摧残,在杨尚昆被打倒后,李伯钊受株连被监禁、被批斗致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