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图画时报》中的林徽因

2014年05月29日15: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图画时报》中的林徽因

“进步典范”人物

纵观1920年代的报纸附刊,摄影图片使用普遍,读图时代俨然揭幕。《图画时报》原本是《时报》的一个周刊,也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由上海时报社出版印制;至1924年2月17日的186期,更名为《图画时报》。初为周刊,自358期改为三日刊至1935年10月13日停刊,共出刊1072期。主编戈公振在画报创刊号的《导言》称:“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藉图画以明之。夫象有鼎,由风有图。彰善阐恶,由来已久。今国民敝锢,政教未及清明,本刊将继文学之未逮,一一揭而出之,尽画穷形,俾举世有所观感,此其本旨也。若夫提倡美术,增进阅者之兴趣,又其余事耳。”这就清楚阐明了戈公振创办摄影附刊的目的,他强调摄影图片应起到“彰善阐恶”的作用———进步的即是善,要大力表彰;落后的即是恶,也要充分阐明。

林徽因的聪慧才智,以及在学业上的进取追求,在《图画时报》看来,理应作为“进步典范”予以表彰出来,但并不是将其如流行明星一样来追捧的。《图画时报》每期必有一位或多位“进步典范”的人物照片刊发出来,林徽因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再次登上《图画时报》

林徽因的照片再次登上《图画时报》,已在近三年之后。这是在其与梁思成完婚之后,作为已婚妇女“进步典范”而再次出现的。同时,这也是林徽因的照片,最后一次出现在《图画时报》之上,时为1928年3月。

那是一张林徽因于1928年3月所摄的签名照片,刊发于《图画时报》之上时,加有图注称:

梁思成夫人林徽音女士,文思焕发,富有天才。早年试演戏剧,曾充太谷翁名作《姬珈玳》一幕之主角。卓于舞台布景以及导演,无所不能。近毕业于合众之国之“耶尔大学演艺院”,方偕梁思成君作蜜月之旅行,兼事考察宫室之制及演艺之作风,联袂抵欧。巧值世界戏曲大家易卜生百年纪念盛典,诚我东方古国学术前途之福音也。

这里提到的《姬珈玳》,就是泰戈尔所著《齐德拉》,只是音译不同而已。可想而知,林在出国之前的那场演出,其影响力三年间亦未衰减,已成为其“榜样力量”之一。

这张林徽因照片的签名时间,恰逢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百年诞辰纪念,更让编者不由得产生联想与感慨,认为此时尚在欧洲与梁思成作蜜月旅行的林徽因,归国后一定会成为“东方古国学术前途之福音”。

改名的原因

此外,有必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图画时报》上的报道,还是林徽因自己的签名,此时都还明确写作“徽音”,而不是我们熟知并已习用的“徽因”。事实上,要等到1931年之后,林徽因的名字才正式出现在各大报刊之上。

林徽音之所以改名林徽因,起因是与上海作家林微音的名字太过接近,为避免引起误会与张冠李戴,才最终改“音”为“因”,以示区别。1931年10月,林在《诗刊》第3期上发表诗作,徐志摩在《诗刊·叙言》中附带声明一则:“本刊的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声色》与以前的《绿》的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他们二位的名字是太容易相混了,常常有人错认,排印亦常有错误,例如上期林徽音即被刊如‘林薇音’。所以特为声明,免得彼此有掠美或冒牌的嫌疑!”从此,林徽音才摇身一变,成为“林徽因”。

《图画时报》上的林徽因早期照片与签名,报道与图注,都还写着其本名“林徽音”,或可作这改名事件之前的珍贵“原型”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