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党的“二大”“四大”代表,历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党的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党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区委宣传委员等重要职务,以及《向导》《政治生活》《工人周刊》《先驱》等党团刊物编辑、记者,他在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促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年是高君宇创建山西党组织九十周年,我们纪念这位革命先驱,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生如闪电死如彗星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1915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斗争。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的高君宇,是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主要骨干。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北大19名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受小组的委托加紧筹建青年团组织,经一个月的努力,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不久,高君宇又被派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他的耐心细致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5月1日成立。为了使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高君宇和贺昌、王振翼等改组了《平民周报》编辑部,改组后的《平民周报》在宣传马列主义、引导青年进行革命斗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1923年2月,爆发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高君宇等受党的委派,领导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6月,高君宇参加了党的“三大”。大会确定了关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高君宇担任了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不久,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到山西筹建党组织和筹划山西地区国共合作等事宜。
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当帝国主义支持反动商团发动叛乱时,高君宇率领工团军英勇奋战。
冯玉祥在十月发动 “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高君宇随同孙中山抵京。高君宇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在广州紧张的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随孙中山北上,一路劳顿,病情愈加沉重。他在北京住医院后,仍一心想着党的事业。病情稍有好转,他一再要求出院,出院后便投入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紧张筹备工作。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于3月5日病逝,年仅29岁。
高石之恋
如今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有高君宇和恋人石评梅之墓,述说着两枚象牙戒指引发的动人情话。
高君宇对陶然亭情有独钟。陶然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同时也和石评梅经常在此漫步。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生于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他们在同乡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
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青天霹雳,后悔当初没有接受他的求爱。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人们把她葬于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