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卢冬生:屡建功勋身先死

慕 安

2014年06月13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卢冬生,湖南湘潭人,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2月入党,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历任红七师师长、红四师师长,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他被党派往苏联学习,后随苏军进军东北。1945年12月,在哈尔滨不幸遇害。

从战场上救出身负重伤的陈赓

1908年3月16日,卢冬生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其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在家靠租种地主几亩土地生活。由于家庭贫穷,卢冬生7岁就离开家乡,到湘乡二都柳树铺当了牧童。10岁那年,父亲送他到湘潭十三总老王泰厂当钢行学徒工。

1925年春节后,卢冬生到衡阳唐生智第四师当兵。唐生智第四师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后,出师北伐,卢冬生随军来到武汉。

1927年春天,卢冬生遇见了特务营营长陈赓。此时的陈赓已是有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时他曾是唐生智弟弟的上级。陈赓了解到卢冬生出身贫苦,为人憨厚,忠实可靠,遂调他到营部担任警卫员。

特务营有4个连,兵员充足,装备精良。战士大多来自安源煤矿,不少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陈赓利用每次出操点名的机会,向战士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卢冬生深受影响,日益倾向进步。

那时,卢冬生常随陈赓到中共中央军委机关驻地,因而认识周恩来等著名共产党员。从他们那里,他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意识到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截然不同的。卢冬生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从只希望扛枪找个人出路,转变为明白了为人民掌握枪杆子的道理。随着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5月连续发生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风声越来越紧。国民党新军阀何键部将机枪对准陈赓住所的门口,逼迫陈赓交出特务营。而中共内部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步步退让,也主张交出特务营。陈赓被迫离开军队。卢冬生跟随陈赓来到武昌。7月下旬又追随周恩来、陈赓到了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卢冬生随陈赓到了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六团一营,陈赓接任营长,卢冬生任副官。三师的师长是共产党员周逸群,部队学生兵多,革命热情高。

8月5日,起义部队按计划放弃南昌,南下会昌,第三师是先头部队。8月20日晨8时,三师在会昌城外与敌钱大钧部短兵相接,一营冲在最前头,一口气攻下了3个山头。但是因友邻部队走错了路,未能及时从两翼发起攻击,三师陷入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钱大钧派4个团堵截三师,激战4小时,三师仍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弹尽援绝。下午1时,三师被迫后撤。

为掩护大家,卢冬生和陈赓走在最后,边打边撤。突然,卢冬生看到陈赓跌倒了,忙冒着弹雨冲到陈赓身旁,发现陈赓腿部受伤,血流如注,无法行走。于是,他立即抱着陈赓滚到山下的田沟里,帮助陈赓脱掉制服,包扎好伤口。这时,敌人已攻上山来。卢冬生照顾着陈赓在草丛里隐蔽,直到叶挺的部队反攻上来,他才和几个战士将陈赓抬到会昌城里。

从会昌到汕头,部队一路南下。一路上,卢冬生尽心照顾陈赓。到了大埔,组织上考虑前面全是陆路,行走困难,要求陈赓就地养伤。卢冬生一再表示,哪怕再累、再难也要把陈赓抬到汕头,陈赓也坚决要求随队行动。领导见卢冬生态度坚决,言词恳切,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9月24日,起义军到达汕头后,卢冬生陪陈赓住进城里外马路的博爱医院。这个医院是日本人开的。因为来看望陈赓的人很多,日本人知道他们是起义军的干部,态度很不友好。

9月30日汤坑战役失利,起义军连夜仓促撤出汕头。忙乱中,周恩来仍记挂着每一个同志,派人给陈赓、卢冬生送信。不料这位同志未找到医院,所以陈赓、卢冬生不知道撤退一事。

10月1日清早,卢冬生到司令部打听消息,刚一出门就看见国民党的军队开进城里,街上看不见一个戴红带子的人,心中大惊,转身回到医院。日本人又下了逐客令。这时陈赓的伤势仍然很重,膝盖处的筋被打断,脚腕的骨头被打折,伤腿肿得很粗。因失血过多,他身体虚弱,不能行走。卢冬生处变不惊,先将陈赓藏在一位工人的房间里,然后在一位护士的帮助下找了一条小船。医院前面靠着海边,10月初退潮了,岸边全是淤泥。在工人、护士的帮助下,卢冬生将陈赓抬到小船上,他与那位工人踩着没膝的泥水,一步一步吃力地推着小船,把船推到海中,又划着小船将陈赓送上开往香港的轮船。

这条船是复航后的第一条船,船上有不少起义军的同志,引起香港当局的注意。船刚靠岸,巡捕就上船搜查。卢冬生急中生智,找了把椅子请人把陈赓抬下船。走出码头,他累得气喘吁吁。刚想在路边歇歇,巡捕过来不由分说抡起警棍一顿打。陈赓不能走动,卢冬生就用身子护着他。等巡捕扬长而去,码头上已看不到一个熟人。还是陈赓熟悉城市环境,说先到医院挂个号,可是医生一检查是枪伤,马上就把他们推出门外。而到马路上又要挨打,陈赓见前面有个厕所,灵机一动,叫卢冬生把他背到厕所暂避一时。

怎么办?他们俩商量,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香港,到上海去找党中央。卢冬生忍着饥饿,来回奔波,打听到下午有一条到上海的船。他好不容易将陈赓背上了船,在一个工人的帮助下买了船票,又找来一张行军床,一起把陈赓抬到货舱里。因地方狭窄,卢冬生只能蜷缩在一边休息。

船到了汕头,周逸群上了船,也躲进货舱,和陈赓、卢冬生不期而遇。因认识周逸群、陈赓的人多,他们不便活动。一路上都是卢冬生跑上跑下照顾他们。在卢冬生的护送下,他们终于平安到达上海,顺利地找到了党中央。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的形势下,有的人消沉,有的人倒戈,而卢冬生心中的革命之火却越烧越旺。从武昌到南昌,从南昌到汀州,再到上海,这一路上他看到了无数志士仁人英勇地牺牲了,也看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继续坚持斗争。他从周恩来、周逸群、陈赓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个愿望在卢冬生心中日益激荡。1927年12月7日,经陈赓介绍,卢冬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