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严凤仪:黄埔首批教官中的海南人

2014年06月16日16:01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严凤仪: 黄埔首批教官中的海南人

回乡领导琼崖革命

当严凤仪在北伐战场上激战正酣时,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国共合作形势发生逆转,严凤仪被迫离开黄埔军校。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15日,国民党军队血洗羊城。面对这一险情,严凤仪被组织派往江西,组织革命武装对付国民党的白色恐怖。8月1日,严凤仪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抵粤,不久又辗转至香港找到中共广东省委,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严凤仪在内地革命时,老家海南的革命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928年2月,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乐会县第四区阳江墟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委派李源、黄雍来琼指导工作,大会作出了“夺取全琼崖政权”的决定。2月26日,中共琼崖特委《关于第二次党代会情形给省委的报告》强烈要求广东省委“急派周士第、符亮、严凤仪等诸军事同志返琼”,以应对严峻的革命形势。

3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派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及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对琼崖苏区及红军进行了第一次“围剿”。为加强对反“围剿”斗争的领导,5月,严凤仪、符亮等受广东省委派遣来琼,严凤仪被任命为琼崖红军中路总指挥。面对艰苦卓绝的条件,严凤仪率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因子弹告罄不得不退到琼崖特委驻地乐会四区中平仔一带。

同年秋,琼崖革命趋于低潮,无奈之下严凤仪只好潜回家乡中原镇,住在堂侄家。在家时,严凤仪每天清早都坚持军事操练,并暗中鼓励群众进行斗争。他经常勉励青年群众说,青年人应该有顽强的革命意志,不怕吃苦,对任何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只要坚持,革命一定会成功。

由于环境日趋险恶,严凤仪再次潜渡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那里,他和其他革命同志创办了一所“爱民学校”,暗中进行革命宣传。由于声名在外,英殖民当局及当地政府到处通缉他,严凤仪不得不再次逃亡,于1930年再度潜回香港找到广东省委机关,不久被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任参谋长。

1930年12月,严凤仪被调回香港,参加省委军事工作。当时,省委机关被敌人盯上,破坏严重。1931年5月,严凤仪在香港不幸被捕,后被引渡回广州。5月28日,这位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年轻人被杀害,时年仅35岁。

侄子盼与后人相见

“我小时候,我大姑曾经拿叔叔的衣服改装给我穿。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谈起严凤仪,严承炳在显露出自豪的同时,也数次哽咽。他说,他一直苦于无法与严凤仪的后人们谋面。

严承炳说,1926年,严凤仪与广州姑娘许崇慧结婚,翌年生男取名东方,在海南则被叫为严承广。在南洋时,严凤仪夫妇又生了个女儿,原名不详。严凤仪被害前,严东方曾回到海南,但未与严承炳一家见面。不久,严东方也去了南洋。

1981年,严承炳的儿子严家政在南方日报上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已经去世的原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的报道,里面提及许崇慧。严承炳说,许崇清与许崇慧是兄妹,同属于广州著名的许氏家族。经人推荐,严家政给许崇慧的另一亲人许崇峻去信,求知许崇慧下落。许崇峻回复说许崇慧时在广西。但双方因故未进一步沟通。

1982年,严承炳先后拜访了时在海南行政区文化部门、行政部门任职的郑放、赵焕辉,去信广东省档案馆,但除了了解严凤仪事迹外,关于其亲人下落仍未得知。

严承炳说,后来多方打听得知,严凤仪女儿后来被交与博鳌镇山尾村人抚养,随养者家姓冯,名锦蓉,后来嫁给中原镇冠群村一何姓人家,又随夫去了新加坡。

“我想找到冯锦蓉,再通过她找到严东方,他们是我堂兄姐啊!”严承炳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叔叔的后人。

(记者 苏庆明 本文写作参考了琼海市史志办提供的史料及何锦洲著《孙中山与严凤仪》一文,特别鸣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