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战地作家”徐光耀与《小兵张嘎》

熊坤静

2014年07月31日10: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苦闷之中写“张嘎”

1947年1月10日,徐光耀获准插班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只上了8个月就毕业了,之后留校做研究生。虽然在华北联大就读时间不足一年,却给他后半生的文学事业奠定了基础。在校听课学习之余,他先后创作了通讯《顽军日记抄》和《家信》,诗歌《自己的土地永远不离开》《一夜》《不到胜利不见爹娘面》,杂文《三条标语》,论文《介绍顺口溜》《民间语汇》《战士语汇》,小说《周玉章》《魏连长和小陈》《鸡》《官兵之间》《常美智》《代耕》,以及散文《红旗在前进》等大量作品。其中小说《周玉章》在《冀中导报》上发表后,颇受好评,给徐光耀以莫大的激励。

石家庄解放后,徐光耀进城做地方工作,在获鹿县(今鹿泉市)农村搞了3个多月土改。不久,他又随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上了前线,成为一名随军记者。很快他又被调入以杨成武为司令员的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办《战场快报》。平津战役胜利,徐光耀所在部队进驻天津。1949年6月下旬,趁部队干部集中整训之机,他向领导请了创作假,决心以刻骨铭心的“五一大扫荡”为素材,写出一部大作品来。他从7月7日开始动笔,历时3个多月便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初稿。这部小说在全国文联副秘书长、《文艺报》副主编陈企霞的精心指导下,于1950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平原烈火》问世后,社会反响很好,因而当年就再版了4次,印行6万册。一时间,读者纷纷来信向徐光耀索书,学校、工厂、报社等单位也竞相请他去作报告。他迅速走红,并被选送到7月间刚刚创立、由丁玲任所长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深造。3年后,他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终于圆了作家梦。

1956年,中宣部对上一年度发生的“丁陈反党集团”案基本上予以了否定。但在后来的反右运动中,却又错误地将丁玲、陈企霞二人打成右派,将她们下放劳动改造达20多年。因丁、陈二人过去对徐光耀的写作多有帮助,故在反右揭批她们的问题时,徐不太积极、主动,结果他也横遭牵连,被打为“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军籍、剥夺军衔、降职降薪以及下放劳动改造的处分。

这让徐光耀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关于当时的情形,他后来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一书中回忆道:(我)参军入党都已二十年。二十年中,无一日一时是没有任务可干的。哪怕站在生死交接线上,都在为肩上的任务而追求;精神和思想就在这追求中保持平衡和奋进,从不知什么叫失落感。这次可不同了。

为了摆脱郁闷,振作自己,徐光耀想到了创作,但是写什么呢?这时有一个鲜活的形象浮上他的脑海,即小说《平原烈火》中所描写的一个叫“瞪眼虎”的小八路,只因为这个人物不是作品的主角,所以着墨不多,没有充分展开。他遂决定按照这个孩子的模样,把自己在抗战中遇到的“嘎人嘎事”都写出来。

实际上“瞪眼虎”确有其人,其原型除了抗战时期赵县县大队的两名小侦察员外,还有军队里那些质朴、可爱、机智、勇敢而又顽皮、倔犟的小八路。徐光耀首先搜集和誊写平时积累下来的关于“瞪眼虎”的材料,然后在1958年1月23日这天,悄悄地动笔写起了电影文学剧本《小兵张嘎》。但当剧本写到嘎子被关禁闭、受教育的时候,徐光耀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他思来想去,觉得写电影剧本毕竟不是自己的长项,于是掉过头来又写小说。这下创作顺利多了,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万字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便完稿了。受其启发,他又写完了同名电影剧本。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右派分子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均被剥夺,他只能将《小兵张嘎》书稿藏起来,以待时机。

转眼到了1961年秋,徐光耀的右派分子帽子已被摘掉。这一天,他偶遇前来保定组稿的《河北文艺》编辑张庆田,便拿出了《小兵张嘎》小说稿。张编辑将小说稿带回杂志社后,很快就把它安排发表在《河北文艺》11、12月的合刊号上。次年年初,《小兵张嘎》单行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同时,该小说又被《北京晚报》连载。1963年末,《小兵张嘎》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后又多次再版或被其他出版社改编发行。

徐光耀深受鼓舞,又将电影剧本《小兵张嘎》寄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崔嵬。1963年,该电影摄制完成并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很大轰动,成为陪伴着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影片之一。2005年,随着2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以及同名动画片的相继播出,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一股“小兵张嘎”热。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力,使它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恒久艺术魅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