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官方版”《邓小平传》首次面世

记者  申孟哲  陈振凯

2014年08月22日07: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百万字里的历史细节

上下两卷的《邓小平传》,现在只写到他的70岁——彼时“文革”还没结束。虽然还没来得及通览全书,但是本报记者已经深深为书中的一些细节所吸引。

没错,细节。一般来说,相比于西方作者习惯的故事化、情境化写作手法,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领导人传记读起来不那么“引人入胜”,但是由于长期研究专人,占有的资料又非一般人可比,因此这种传记,就胜在细节的翔实。

而刚刚问世的《邓小平传》广泛引起关注,也是因为里面的许多细节。

比如,我们都知道“刘邓大军”的威名,也熟悉刘伯承和邓小平这对亲密无间的最佳搭档,但邓小平作战时的情境,其实所知不多。书中描写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时,引用了当事人回忆:

“我方的伤亡数字也在不断增大……听旁边的参谋告诉我,对方是陈赓旅长,显然因为伤亡太大,有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个人,已经有些顶不住了。这时,我看到小平同志拿起电话,十分严肃地对陈赓说:‘同志!全局!全局!要从全局出发!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拿下来!打大仗不可能无伤亡,问题是把火力组织好,一鼓作气,减少伤亡。’……这一仗过后,在我们内部传出一种说法,说陈赓对谁都不怕,就怕邓小平。当然,这个‘怕’也并不是单纯的害怕,而是在无可争辩的权威和纪律面前折服。”

邓小平在“文革”中被下放江西的岁月,也一直为外界关注。本书中,邓小平在江西住在哪儿、经常散步的小道、每天干什么活儿……都有细节记载。

而邓小平与汪东兴、毛泽东的书信往来与谈话,更引外界注意。

比如,根据汪东兴回忆,邓小平在被疏散至江西之前,毛泽东曾把他找去,“专门吩咐他去看看邓小平”。汪东兴问:“你有什么指示要我传达?”毛泽东说:“没有,就让你去关心他一下。”

而见到汪东兴的邓小平这样说:“我最难受的是‘刘邓路线’。你是主席派来看我的,我有两个要求能不能提?第一个,能不能把‘刘邓路线’去掉?第二个,我还想做点工作。”听到汪东兴的汇报,毛泽东这样答复道:“你可以赶快回去告诉他,‘刘邓路线’可以分,去江西先锻炼一下。”

之后,周恩来也专门给江西打电话,要求“要多帮助,要有人照护”。在当时的电话记录里,周恩来这样说道:“主席在九大上不是说过吗,邓小平的问题和别人不同。他下去是先到农村锻炼下。当然这些人也不能当全劳力了,也是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下去一段再上来。收房费也适当照顾点。”

像这样的细节,书中俯拾皆是。只有在细节里,我们才能触摸到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的温度。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