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平
[二]
对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立足省情特征和四川实际,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打开《邓小平文选》电子版,检索“发展”这个关键词,在有1148页正文的三卷文选中,一共使用了1066次,平均将近每页一次。特别是第三卷,383页正文就有558次提到“发展”这个词。
是什么让小平同志对“发展”萦绕于怀,念兹在兹?是不发展就落后挨打的少时记忆;是不发展就贫穷倒退的执政感悟。
面对风云变幻,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从全球“第二梯队”到“世界第二”的飞跃。以发展作牵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天地。
事实上,发展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理念;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发展之于四川,更有着不同平常的意义。小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组织兴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创了西南地区政权稳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1978年,他听取四川省委工作汇报时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 “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论断。
从纵向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四川大地旧貌换新颜,四川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跃居全国第8位。但横向比,经济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人均GDP排位全国靠后的问题并未根本扭转。
对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小平同志的家乡发展好、把家乡经济搞上去。发展,是响彻四川大地的最强音。
我们毫不动摇地推进发展。“当前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下更大力气抓发展的问题。”这是省委审时度势的清醒认识;“就四川来讲,发展更是必须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心任务”,这是省委一以贯之的郑重宣示。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立足宏观形势和省情特点,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在新征程中正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我们与时俱进地推动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观也需要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完善。“发展才是硬道理”绝不仅仅指单纯的经济增长,它包含了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我们认清发展趋势、把握发展规律,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把提质增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奋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