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的陈丕显

水新营

2014年09月12日08:12   来源:党史博览

众望所归调中央任职

1949年4月,陈丕显任苏南区党委书记、苏南军区政治委员,领导苏南地区1100多万人民积极投入土改、反霸及发展生产运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2月,陈丕显调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第二书记、书记处书记。1956年9月,陈丕显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是这届中央委员会中最年轻的成员,时年40岁。

1965年4月,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病故后,陈丕显主持上海市委全面工作。“文革”前邓小平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丕显负责上海市委常务工作,两人工作来往很多,邓小平对陈丕显一直很看重。1965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找陈丕显谈话,谈到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领导班子时说:“华东局第一书记以后再议;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就阿丕你来搞了。”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陈丕显在“文革”前为数不多的几个“少壮派”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中的地位相当凸显。对于陈丕显在上海的工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上海,陈云多次当着陈丕显的面对一些干部讲:“我们两个姓陈的看法是一样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丕显受到迫害,被关押长达8年之久。1975年夏,在邓小平的关心下,陈丕显恢复了中断近9年的组织生活。9月29日,邓小平又书面请示毛泽东:“陈丕显同志曾多次提出到北京治病,未予置理。最近上海市委安排他为市革委会副主任。我的意见,他还年轻(不到六十),也有能力,是否可以考虑:先调来北京,然后分配到哪个省去工作……”次日,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样,陈丕显很快去北京报到,摆脱了在上海的困难境地。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初,中央安排陈丕显到云南担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陈丕显正在考虑去还是不去时,叶剑英找他谈话。陈丕显在上海工作期间,与叶剑英交往甚密。陈丕显处事细心、周到,叶剑英每次来上海考察或休息,总是喜欢让陈丕显安排一切。他对陈丕显说:“阿丕,如果你身体不适应高原气候,你就干脆回部队算了。”陈丕显的老首长粟裕也对陈丕显说:“干脆回部队,现在好几个大军区都缺干部,比如南京军区就没有政委呢。”但是,当时赋闲在家的胡耀邦跟陈丕显说:“现在的形势还在变化,不可能让你一直在云南的。好久没工作了,抓住时机,无论干什么先去。”于是,陈丕显不再犹豫,选择去云南工作。

仅仅数月之后,1977年7月起,陈丕显先后任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后兼任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到湖北工作后,陈丕显坚决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左”的错误影响,迅速开创了湖北各项工作新局面。他在湖北的工作受到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很高评价。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酝酿成立中央书记处。在各小组讨论人选时,很多小组提议让陈丕显进入中央书记处。不少代表在发言中认为,陈丕显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他在上海、湖北主政期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受了严重迫害,体现了很强的党性原则。

会议间隙,胡耀邦专门到陈丕显的住处,谈大家提名他进入中央书记处一事,之后还约陈丕显到他的住处又专门谈了一次。这一时期,邓小平、叶剑英、陈云、胡耀邦曾多次考虑陈丕显的工作变动问题:一是考虑让他回上海担任市委第一书记,二是考虑让他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书记处担任书记。可是当时湖北省各项拨乱反正工作刚刚展开,陈丕显如果离开省委第一书记岗位,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接替,所以中央才决定暂不调动陈丕显的工作。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央下决心调陈丕显到中央书记处工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