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汉川起义:辛亥首义的第一声回响(图文)

2014年10月10日08:19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图文:辛亥首义的第一声回响

“丙午党狱”震惊中外

1906年秋,华中大旱,米贵如珠。12月初,萍乡、浏阳、醴陵发生大规模起义。孙中山闻讯,立即派梁钟汉与朱子龙、胡瑛回湖北,嘱三人找到梁耀汉,要他与刘静庵谋划响应。

当时,武汉及国内最重要革命团体为日知会。日知会,原为武昌一个美国教堂的书报阅览室,该堂牧师胡兰亭(汉川人)同情革命,聘刘静庵为阅览室管理员,刘以此为掩护吸纳革命志士。梁耀汉率群学社千余人亦并入日知会。

朱、胡、梁抵汉后,与日知会骨干在汉阳伯牙台秘商,拟全体加入季雨霖担任督队官的第31标新兵营,伺机而动,不料被叛徒郭尧阶告密。1907年1月,朱子龙、梁钟汉、胡瑛、季雨霖、李亚东、刘静庵、张难先、吴贡三、殷子衡相继被捕。除梁耀汉逃脱,湖北革命主要领导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丙午党狱”(时为农历丙午年)。

梁耀汉的逃脱,颇有戏剧性。丙午大年初四黎明,由武汉来的缉捕队会同襄河水师,包围了马口梁家。耀汉得街邻示警,立即换上破衣,手提竹篮,篮内放药两包,扬长出门。因梁家常为穷人施药,清兵见他镇定自若,以为是求药者,竟未盘查。

梁耀汉未归案,丙午党狱得以迁延,但三镇纷传9人将全部问斩。危急关头,梁耀汉与日本赶回的辉汉多方营救。由于美国教会介入,此案惊动清廷外务部和多位亲王。最终,清廷迫于外交压力,电令湖广总督免除9人死刑,拖到1909年夏,才分别宣判,梁钟汉“解回原籍监禁三年”。

清廷万万想不到,这反倒成了汉川起义的导火索。

县牢成了起义指挥部

回到汉川的梁钟汉,跟在省城的境遇大为不同。一来梁家素有声望,有人向县长疏通,二来县长敬他是留学生、政治犯,颇为优待。典狱官顺手推舟,专门将狱中一栋三间的小屋拨给他单住。

梁钟汉之子梁绍栋时年7岁,因为母亲张荫兰在武昌女子职校就读并暗中革命,所以随父亲住在县牢。他回忆,牢内一般犯人都是集中看守,许多带着脚镣,而父亲可以随意看书,自由会客,甚至可以夜间外出。

当时汉川城内有自治学校、高等小学,学生们听说县内押回了个革命党人,争相探望。梁借机向他们赠送《民报》等进步读物,于是每逢周日,县牢几成学生俱乐部。这些学生大多成为后来起义的骨干,如岑伟生、张卿云等。对同监的犯人,梁钟汉动之以情,许多犯人深为折服。不仅如此,他还策反了县城防队长余治平。

这样,汉川县牢已经成了梁钟汉的起义指挥部。他通过妻子张荫兰、潜往四川的梁耀汉掌握革命动向,并派岑伟生去上海,联系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宋教仁、陈其美。

1911年9月底,岑伟生将宋、陈提供的炸药炸弹从上海带回,转交张荫兰。10月2日,张荫兰扮作孕妇,将弹药用小船秘密运回马口。梁辉汉则分头告诉汉川、马口同志,收集枪弹,赶制炸药,起草布告,制作佩带的符号及十八星旗。

至此,汉川起义万事俱备,革命党人枕戈待旦,只等武昌枪响。

率先响应,火把照亮黑夜

第一个带来好消息的,是丙午党狱难友、沔阳人张难先(因病保释)。

1911年10月10日,张难先到汉川探视梁钟汉,尚说武昌情况不明,准备坐船去打探。次日上午10时,张由狱中出城,到东门外汉江码头,立即折回。原来,码头上由汉口逃来的人很多,都说武昌已经起义。张说毕,立即乘船赴武昌协助。

下午3时,梁钟汉的族弟3人赶来,说张荫兰、梁辉汉、黄警亚等人已在马口集合。当晚,全城绅耆前来请梁钟汉出狱,刚到门口,余治平已带城防队举枪欢迎,将梁拥上县署大堂,梁即宣布起义纪律。此时,梁辉汉已集合四乡群众千余人在南门外整队,无数火把照亮天空,欢呼雷动。梁钟汉率队赶回马口,张荫兰等人借来100余把剪刀,大家你代我剪,我替你剪,欣欣然剪去长辫,集体宣誓。

当夜,梁钟汉返回县城,天亮后成立汉川军政分府,正式宣布独立。当时,汉川民军以梁辉汉带来的千余人为主力,县狱犯人余德英等百余人为骨干,枪支不到400支。后来,梁钟汉找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蒋翊武批准,从汉阳兵工厂领回快枪500支、子弹20万粒,正式扩编为4队1营。张荫兰还组织了一个敢死队,挟有炸弹,威力非凡。

紧接着,省内有10月12日京山(刘英)起义、15日黄州反正;22日,湖南、陕西独立。有“响”有“应”,辛亥革命遂成燎原之势。

为革命赢得宝贵20天

此时,清廷正派冯国璋率北洋军大举反扑。除在汉口激战外,其一路由孝感出发,从新沟渡河,攻取汉阳。梁钟汉派4个支队在新沟全力阻击。冯部不敢前进,滞留于应城,约20天后,才迂回从蔡甸偷渡,绕攻汉阳侧背。

在襄阳,清军协统刘韫玉率5营之众,于10月24日顺汉江水陆直下,扬言“踏平汉川,直捣武昌”。汉川民军由张荫兰率敢死队,清晨到达仙桃龙华山向敌军投掷炸弹,另1营同时在仙桃镇汉江北岸射击,南北两岸枪弹骤发,清军惊慌溃散,遗落舢板84艘、枪弹甚多。加上京山刘英所率义军的夹击,刘韫玉不敢东下。从此,“梁老虎”威震汉水(“梁老五”之讹,指梁钟汉)。11月4日,革命军总司令黄兴委任梁钟汉为襄河游击总司令。

汉川、京山起义军的英勇战斗,拖住了清军主力。所以梁钟汉曾说:“如非我在汉川起义,则刘韫玉从襄河而下,冯国璋从应城而至,汉阳早受危险。我今述此,并非自炫,诚以事实所在,不容隐讳也。”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对此亦有评价:“梁钟汉、刘英……陈兵汉水,阻止刘韫玉军东下,有助于汉水流域的光复。”

汉口、汉阳相继陷落后,汉川势成孤军。梁钟汉率部编入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的军队,参与收复荆门、荆州、襄阳等地。不久,清帝退位,季雨霖、梁钟汉班师回武昌。

这一时期,梁耀汉在四川领导革命,也立下奇功。

1911年8月,四川保路运动愈演愈烈,秘任四川军人同盟总参谋长的梁耀汉派人分赴各地,筹划举义。其时,清廷督办铁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第31标入川镇压,途中得知武昌首义,滞留资州,并急电分赴成都、泸州的原部速来集结。值此千钧一发,梁耀汉由成都密函第31标杨杰臣等人,杀端方起义。湖北清军再失强援,四川亦光复。

抚今追昔,怎不感慨:若没有汉川梁氏兄弟发动起义,汉阳保卫战能否坚持到11月27日?南北议和谈判的天平将向谁倾斜?辛亥以后的中国又将向何处去?

民国巨子,尸骨无存

1912年初,武昌革命党人生隙,黎元洪、季雨霖等派人接梁耀汉回鄂参政。梁时任四川军事巡警总厅司令官,桑梓情殷,坚辞东下,四川同志遂派卫队护送。3月16日拂晓,船至夔门,梁耀汉正立船头,遇乱军流弹袭击落水,年仅30岁。

梁耀汉灵柩运回武昌,民国政府仿陈天华葬岳麓山之例,将他归葬汉川仙女山南坡。葬礼由季雨霖主祭,各界送葬者数万人。其墓面向马口,有楹联曰“脚踏仙女山 眼望梁公祠”。墓碑后被日寇所毁,但据汉川市党史办副主任余波回忆,到上世纪70年代,仍见过“梁耀汉之墓”残碑。汉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勇专程与记者上山,在荆棘间寻找未果,推测为建汉川棉纺厂时佚失。

而据梁耀汉的重孙梁又成确认,当年三峡水急,寻尸无获,山上所葬“遗骸”实为面粉捏成。可叹民国巨子竟尸骨无存,惟有“忠魂毅魄,永远长存”(孙中山评价)!“三杰”中最小的梁辉汉,性情笃谨,汉川民军兵精饷足,离不开他幕后筹划。1913年秋,梁钟汉因讨伐袁世凯,在上海被捕。梁辉汉潜回马口,秘召旧部成立“襄河讨袁军”,再次起义。不久,被军阀王占元的旅长朱兆熊诱捕,剖腹剜心,英勇就义。在场士兵亦有不忍者,暗中垂泣,弃枪以逃。

梁钟汉被囚3年,袁世凯死后出狱,1922年任孙中山大本营谘议。1926年协助北伐军攻武昌,任攻城别动队总指挥兼第一师师长。“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因援救进步人士被国民党开除。抗战时期,坚辞日伪诱惑,隐居四川万县。日寇投降后,他亲返故里创办耀汉中学,此时见族人或系遗孤,或属老病,断瓦颓垣,满目凄凉,回眸一生起落,不禁泫然。

英雄泪,不轻弹。梁氏族人追随梁钟汉革命,仅查阅到的正式文献,亡十余人。“三杰”出生地——徐家岭社区书记梁继平告诉记者,族中老人相传,当年仅在花子窑,“一晚就杀死了72个爹爹”(推测与梁辉汉同时牺牲),梁氏渐由马口第一大姓退居其次,牺牲之巨可见一斑。而因为资助革命及屡次被抄,梁氏巨额家产亦荡然无存。是以张难先说,“湖北党人,以汉川梁家、京山刘家之牺牲最大。”

梁家英烈,连政敌亦表敬仰。1922年,梁钟汉在广东策反陈炯明军时,落入敌手,敌军军长洪兆麟怒曰:“惟念兄全家效忠于国,骨肉凋残,房屋焚毁,今实不忍加害”,派人送其赴沪。

解放后,梁钟汉任湖北文史馆馆员。1959年2月,病故于汉口德润里,时年81岁。(资料图片来源:《辛亥革命图志》)(记者张国安通讯员刘重庆刘定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袁璐、杨丽娜)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