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教我们写公文

苏马

2014年10月28日14: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毛泽东教我们写公文

  文字生动,讲究一下词藻

  毛泽东十分厌恶“官样文章”,他严厉批评假、大、空的公文:“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

  毛泽东对公文有深刻的见解。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新中国建立前后和1958年前后,他作出了一系列论述,涉及公文的文风,公文写作的原则、语言、文字、修辞等。

  毛泽东强调,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说:“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他指出,文件“要讲得入情入理,使人觉得切实可行,没有外行话”;“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好的文件标准,“使人读得下去,读过后很舒服”。公文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

  对于公文写作,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例如:“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代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的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又如:“用口语,使人一看明白,较之现在相当流行的半古半今、半文半白、使人硬是看不懂或者勉强懂了但是过眼即忘记得干干净净的那种文体,要好得多。”再如:“文字结构必须学会合乎文法,禁止省略主词、宾词及其他必要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要能区别其性质,等等。”

  毛泽东像语文老师一样,认真阅读和批改党内公文,悉心进行指导。

  有的文件“不扎实,轻飘一些”。毛泽东指出,这是起草人“脑子里对此问题还很不懂的原故”。他要文件起草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全国各省、市、县见于报纸的经验一齐找来仔细看一遍,边看边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笔成文……修改文件,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

  有的文件缺乏说服力。毛泽东致信有关部门领导:“铁道文件,还宜作些补充,才有充分说服力。例如,每一条路为什么非修不可的理由,它的经济价值,有些是国防价值或政治价值;八万公里需要用多少钱,有无可能,每一个五年各需用多少钱,有无可能;铁道系统如何反教条主义。这些宜一起写进去。”

  有的文件写得不够精练。毛泽东批示:“第五章有些话显得重复多余,宜加删节。二、三、四章也有一些多余的话,可试删节。”

  ……

  在公文指导上,毛泽东不仅高屋建瓴,切中要害,还殚精竭虑,不厌其烦。因为小公文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