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邓小平晚年的坚定信念与战略思维

武市红

2014年12月18日16: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1989年 11月,邓小平正式退休,开始真正的晚年生活。在此后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冷静应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政治风波后复杂变幻的政治经济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中国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刻阐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坚定信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挥了指导性作用。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深刻思考并阐述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想信念;战略思维

信念坚定,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定力、敢于面对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战略思维,是杰出政治家高瞻远瞩、放眼全局、把握世界大势的思维方式。此二者是邓小平一生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恢宏气度的主要表现,并在其晚年体现得更加充分。

坚定的理想信念

上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也发生政治风波,再次引发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改革开放的怀疑、攻击,甚至否定。有人断言,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其所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既然东欧多国共产党和执政 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已经丧失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崩溃也是指日可待,提出中国要改旗易帜;也有人把国内日益凸显的各种问题和政治风波的发生归罪于改革开放,试图否定改革开放,重新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针对这些怀疑和议论,邓小平凭着退休后“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坚信马克思主义

在邓小平 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处境,无论道路如何坎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始终没有动摇过。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重大挫折同样也不可能动摇他的信念。他冷静地告诫人们:“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383、382页。)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基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理解。他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即使出现了某种暂时的复辟和严重的曲折,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382、383页。)

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还在于他从根本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并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82页。)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的一生与 20世纪同行,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要历史进程。他对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历史性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有着最深切的认识。所以他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晚年,他非常坚定地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21页。)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来自于对我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清醒判断。透过苏东剧变,他意识到,让社会主义国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把它们纳入国际垄断资本体系,是西方世界的战略企图。中国如果不坚持独立自主,不坚持社会主义,就是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是西方国家的附庸国。他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之所以有中美苏“大三角”格局中的大国地位,就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中国就只能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参见《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11页。)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晚年向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政治嘱托。谈话产生的巨大反响,进一步坚定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说,没想到谈话的影响有这么大,说明老百姓拥护这个讲话,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好,人们拥护这个制度。现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党人也在说,中国的道路是正确的。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搞清楚了。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要判断输赢,赢家一定会是社会主义。

(三)坚决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开启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依据的。在晚年,他对坚持和不断推进这场革命的目的和意义再次作出深刻阐述,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68页。)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118页。)。正是因为认识到这场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正是因为出于这种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怀,所以当面对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遭遇的严重挫折,面对西方国家的联合制裁,面对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与行为时,他的战略定力和政治信念没有丝毫动摇。他说,谁也不能阻挡改革开放继续下去,“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23页。)。

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源于他坚信这是党和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的觉醒,人民的意愿。他说,改革开放中的许多发明和成果,都是基层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是党的集体智慧。他的作用是把这些发明和智慧概括起来,提出方针和政策。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还源于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到 198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过十几年,经济实力就大大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国家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邓小平的坚定信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义无反顾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行动上。他不仅强调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而且提出改革开放的胆子、步子都要更大一些。他在决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时特别强调,对浦东,绝不仅仅是“开发”,更主要的是“开放”。1992年初,已经 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途中,反复强调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72页。)这些充满激情的谈话,给人们以很大鼓舞,在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