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追记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4】

2015年01月21日08:47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当领导的要先把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在谷文昌纪念馆,有一幅照片。照片中,谷文昌穿着他这辈子最像样的衣服——一件从旧衣摊上买来准备回乡探亲用的“新衣”。这件“新衣”,他一穿就是几十年,最近已通过亲属交由纪念馆珍藏。

照片旁,是他离开东山时拎的破皮箱,以及两个咸菜罐。那个皮箱,他一直用到去世。

“当领导的要先把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谷文昌的个人与家庭生活,十分艰苦朴素。他爱家人,但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常教育他们:“不许沾公家一点油!”

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却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二女儿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

长子谷豫闽和二女儿,有一次趁谷文昌不在家,骑他的自行车出去玩。不料,被谷文昌撞上。他大发雷霆,狠狠训了一顿:“这是公家配给我工作用的车,你们没权骑!”

1964年,长女谷哲慧在县财政局当临时工。当时,谷文昌将要调任林业厅,县里请求为谷哲慧转正,以便一起调到省城。谷文昌一口拒绝:“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她,让她留在东山锻炼吧。”

在东山的14年里,谷文昌从没给爱人史英萍买过一件衣服。有一回,史英萍花自己的钱偷偷扯了几尺花布,做了衬衣,他坚决不让穿。他说:“眼下东山人民还这么苦,穿这么漂亮衣服心里好受吗?将来大家好过了,我一定给你买一套。”他就这样说服了爱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困难。当时,谷文昌身患胃病、肺病,常常头晕、咳嗽、出冷汗,但他仍然坚持到困难较大的樟塘镇樟塘村蹲点。随行的通信员看到这种情况,找医生开了证明,买来半公斤饼干,却被谷文昌严肃批评,并让退掉。他说:“我们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相信我们。”

“文革”期间,谷文昌夫妇被下放到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劳动。在宁化,他和干部群众一道,从治理水土流失、积肥改造农田入手,打响了漂亮的翻身仗,还建设了泽被万家的隆陂水库。当地稻谷产量不断创新高,群众欢欣传颂:“谷文昌,谷满仓。”

他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谷文昌说:“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群众生活,如果我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无所谓革命。”

1972年,谷文昌转任龙溪地区林业局局长。一次,他来到东山造林模范蔡海福家。因为造林护林,蔡海福得罪了一些人,在“文革”中受到批斗,贫病交加。谷文昌看在眼里,心情沉重,带他到龙溪医院治病。蔡海福去世后,他特地交代民政部门批了木板,让这位种了一辈子树的老模范在寿板中安眠。

资助贫困学生,为烈军属、五保户送温暖,为来访群众买车票,为民工买红糖熬姜汤,关心水利技术员的婚事……一件件生动的往事,至今仍在东山百姓中流传。

【画外音】

“史主任在农村时,生活十分简朴。到哪个公社或大队,她就吃住在群众家中,餐费自付。她平易近人,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彼此间熟悉而亲密。”陈炳文向记者说起史英萍的故事。谷文昌在东山时,史英萍曾担任县妇联主任。

“我上中学时,和谷豫闽同班。为补贴家用,我课余有时间就在码头打工、帮粮站收地瓜和花生,竟然多次和谷豫闽不期而遇。后来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的儿子。”陈炳文说,他和谷哲慧还是县财政科的老同事。当时,财政科6个临时工,只有一个转干名额,而谷哲慧各方面条件都最成熟。结果,转干的是另一个同事,大家都很诧异。后来才知道,谷文昌“干预”了。

“放学后,人民会堂演电影。会堂工作人员看谷书记的儿女在门口观望,就请他们进去看。他们看了高兴,就回家说,结果被谷书记严肃批评,并要求补了票。”在谷文昌身边工作多年的老干部朱子周回忆。

兼任驻岛部队政委时,谷文昌按规定可获发放的皮鞋,他把皮鞋都送给了警卫员、通信员,自己却时常穿着老式布鞋,全身上下常有补丁。(记者 张辉 雷光美 通讯员 朱少文 黄石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