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列宁号”:红军拥有的首架飞机

2015年01月28日14:1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列宁号”:红军拥有的首架飞机

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里,“列宁号”的复制样机,成为这段历史永久的纪念。作者提供

1930年3月16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罗山县(河南省境内)一带云雾弥漫。临近中午,空中由远而近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一架飞机正沿竹竿河上游河道由北向南飞行,机翼上的“青天白日”标志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突然,飞机越飞越低,晃晃悠悠朝河滩落去。发现这个意外情况,担负警戒任务的赤卫队员立即吹响号角。红军的一个手枪队和赤卫队员迅即拿起枪、长矛和大片刀,向飞机降落的地方奔去。

在宣化店(今湖北省大悟县)西南10公里陈家河附近菜子棚前面的河滩上,大家找到了这架国民党空军美制“柯塞”式飞机。飞机着陆后滑行了一段距离,因一个轮子陷入泥中而停下来,机身稍微倾斜,机头的螺旋桨仍在旋转。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开始以为这里是国统区的地盘,不断地向围拢来的人群吆喝:“赶快去报告当官的,想办法弄点汽油来。”

飞行员交代,他叫龙文光,30岁,四川人,原本正在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返航途中,因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被迫降落。

罗山县陈家河一带是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控制地区的交界处。红军缴获飞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民党耳朵里。缴获飞机的第3天,驻河西姚畈的反动民团便分3路向陈家河突袭,妄图抢回飞机和飞行员被打退。

为避免飞机落入敌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特区工农民主政府立即指示,确保飞行员的人身安全,设法尽快把飞机运到宣化店以东卡房附近加以保护。

从陈家河到卡房全是山路,道路凹凸不平十分难行。为了把飞机完好无损地运到目的地,手枪队和赤卫队只好组织群众把飞机拆卸开来,前拉后推,肩扛手抬,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将飞机安全运到卡房附近隐蔽起来。

飞行员龙文光毕业于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广州航空学校,也曾赴苏联学习过,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鄂豫皖红军的领导人徐向前等鼓励他参加红军的时候,他立即表示愿意。随后,他被安排在鄂豫皖红军司令部任参谋。在此期间,龙文光接受红军的思想教育,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31年春,鄂豫皖边特委和军委决定重新把缴获的飞机装配起来,成立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航空局。

4月,飞机从卡房运到了离黄安箭厂河5里处的任家畈、黄家畈中间平坦的河滩上进行组装。在当地铜匠铁匠的协助下,龙文光和在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过的钱钧,以及红军里几个懂机械的同志为飞机重新涂上一层灰色油漆,还在机翼两侧下方各绘一颗红星,在机身侧面工整地写上“列宁”两个大字。为了表达对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敬意,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有飞机还得有机场。“列宁号”又被运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并在附近修建了一个占地百余亩的飞机场。以后,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安徽、湖北两省交界的英山县金家寨,各修建一个机场,以备“列宁号”起降之用。这几处机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设的航空设施。

飞机有了,机场也有了,没有汽油飞机仍飞不起来。那时候,不要说偏僻的山村里找不到汽油,就连附近的小县城也弄不到。正在为难之际,办法来了:前不久,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国民党第34师师长岳维峻。他有个女婿在武汉做事,经常到根据地来看望他这位当了红军俘虏的岳父。通过这个人的关系,汽油很快运到了新集。

经过积极筹备,航空局于5月正式成立,由龙文光担任局长、钱钧担任政委。龙文光成为红军的第一位飞行员。

听说红军也有飞机了,根据地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聚来,都想看一看红军自己的飞机是个啥样子。当地工农民主政府便搭了一个看台,请年纪大的人在台上观看,就连瞎子也拄着拐棍上来摸一摸。大家兴高采烈地说:“狗崽子有飞机,这回我们也有飞机了,让红军的‘飞鸡’也给那些狗崽子们下几个‘蛋’尝尝!”

7月初,“列宁号”首次执行任务。它在无数群众的欢呼声中冲出跑道,跃上蓝天,对固始、潢川、光山三县的敌情进行侦察,并散发大量传单。9月8日,“列宁号”又前往华中重镇武汉进行侦察和示威,并投撒大量传单。这在国民党统治区引起极大的震动,国民党的《扫荡报》惊呼:“共军飞机近日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有关军方,已通令各地严加防范。”

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宣布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不久,红四方面军以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打乱南线敌人的“围剿”计划为目的,决定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县城。黄安县城的守敌是国民党第69师赵冠英部,共计1万多人,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固守待援。红军围困黄安1个多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增援,但县城仍久攻不下。最后,红四方面军军部决定用“列宁号”飞机进行轰炸,配合攻打黄安县城。

12月21日,总指挥徐向前等领导与龙文光一起,来到黄安县城南高地上勘察敌军阵地,确定轰炸方案。并在“列宁号”飞机加装了挂弹架,将迫击炮弹捆绑起来挂在飞机上作为航空炸弹。22日上午9点,当龙文光驾驶着“列宁号”出现在黄安城上空时,敌军以为是自己的飞机空投物资来了,毫无戒备。当遭到轰炸时,才知是红军的飞机,吓得仓皇逃命。

在我军阵地上,指战员们挥舞红旗向“列宁号”致意,祝贺红军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次对敌人阵地袭击成功。“列宁号”也因此创造了红军首次空地配合作战的先河。

黄安守敌盼外援无望,突围不得,加上又遭红军轰炸,军心更加动摇。赵冠英只好率部弃城逃跑。红军乘胜追击,全歼逃敌,活捉了赵冠英,攻下了黄安城。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余万大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疯狂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列宁号”在根据地群众精心爱护下,随红军转移了几个地方,终因战斗频繁,环境恶劣,不得不将它拆卸开来藏在大别山偏僻的山沟里。以后,国民党军队侵占了鄂豫皖根据地大部分地区,千方百计想找到埋藏起来的红军飞机,但在群众的保护下,飞机的一些重要部件,国民党军一直没有找到。直到1951年9月,王树声同志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鄂豫皖分团来到大别山时,群众才将“列宁号”飞机的部件从山沟里挖出来,献给了国家。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列宁号”飞机的部件未能妥善保管而散失,只留下一张照片和蒙布,非常令人遗憾。

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当年留下的“列宁号”飞机蒙布,而在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按照1∶1比例复制的“列宁号”样机供人们瞻仰,成为永久的纪念。(李贵洲 孙克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